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腊夜普明寺睡觉二首·其一》
《腊夜普明寺睡觉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旅梦忘为客,檐声忽唤愁。

亲庭未差远,佛屋不胜秋。

只么功名是,如今悟解不。

十年行路饱,谁不遣吾休。

(0)
翻译
旅行的梦境让我忘记了自己的客人身份,屋檐下的雨声突然唤起了我的忧愁。
故乡并未离我太远,但佛寺的秋天却显得格外凄凉。
一直以来,我都执着于功名,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解脱之道。
十年来漂泊劳累,又有谁能不希望我能停下来呢。
注释
旅梦:旅行的梦境。
忘:忘记。
为客:作为客人。
檐声:屋檐下的雨声。
忽:突然。
愁:忧愁。
亲庭:故乡。
未差远:并未离得太远。
佛屋:佛寺。
不胜秋:经受不住秋天的凄凉。
只么:只是。
功名:追求功名。
是:就是。
悟解:领悟理解。
十年行路:十年的漂泊。
饱:劳累。
遣:派遣,此处指希望。
吾休:让我停下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腊夜普明寺睡觉二首(其一)》。诗人在腊月(农历十二月)的一个清冷的夜晚,在普明寺中安然入睡,借此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旅梦忘为客,檐声忽唤愁。”这里,“旅梦”指的是远行的梦想或是游子的生活,而“忘为客”则显示诗人已经淡然对待这种漂泊生涯。檐声,即屋檐滴水的声音,通常象征着寒冷和孤寂,但在此却被赋予了唤起愁绪的意味。

“亲庭未差远,佛屋不胜秋。”诗人提到“亲庭”,即是家乡或亲人之所在,而“未差远”则表明虽然身处远方,但心中对家的思念并不遥远。接着,“佛屋”指的是寺庙,这里用以比喻诗人的精神避难所。然而,尽管如此,“不胜秋”却透露出一种无法抵抗秋天萧瑟之气的无力感。

“只么功名是,如今悟解不。”“只么”是一种疑问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何必”。诗人在这里质疑功名的意义,似乎在表达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超然态度。后半句“我如今悟解不”,则是说现在才明白过来,对这些世俗追求已经有了一定的领悟和解脱。

“十年行路饱,谁不遣吾休。”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时间奔波劳碌的反思。在经历了十年的辛勤努力后,感到身心俱疲,渴望得到休息。这里的“谁”是泛指,对于那些能够赋予自己安宁的人或事物表示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寺庙环境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脱与解脱,以及对精神自由和内在平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咏梅五十首呈史尚书·其四十

一径萧萧松影低,寻花觅路忽成迷。

诗材虽乏三千首,闻见随时入品题。

(0)

禅房十事.纸被

通身不挂寸丝,单明一色边事。

要知结角罗纹,径问床分枕子。

(0)

禅房十事.戒刀

恶钳锤下番身,未必锋芒发露。

不惟斩得猫儿,也解煞佛煞祖。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二十二

有亦不管,无亦不管。饭来开口,睡来合眼。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十六

隰州佛放光,远射千峰顶。

锦镜冷交辉,瀑花寒斗影。非虚非实,非色非空。

举世无人描邈得,只凭这个为流通。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八十四

触翻茶瓢,眉毛挂剑。杀活不分,邪正难辨。

古今同辙不同途,妙悟玄机辘辘转。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