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鸿天外信谁留,珍重山人故倦游。
作雨已收云满洞,感秋应放雪盈头。
四儒正学加尊信,二傅高情遂老休。
得谢尚书还给俸,转于何处觅巢由。
长鸿天外信谁留,珍重山人故倦游。
作雨已收云满洞,感秋应放雪盈头。
四儒正学加尊信,二傅高情遂老休。
得谢尚书还给俸,转于何处觅巢由。
这首诗是明代林俊所作的《贺杨宗伯月湖致仕》。诗中以“长鸿”开篇,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接着,“珍重山人故倦游”,既是对友人归隐生活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之意。
“作雨已收云满洞,感秋应放雪盈头。”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变化。作雨之后,云满山洞,暗示了经历风雨后的宁静;感秋之际,雪盈白头,则寓指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四儒正学加尊信,二傅高情遂老休。”这里运用了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五经”和“二傅”的典故,赞扬了杨宗伯在学问上的成就和道德上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表达了对杨宗伯退休后能够享受宁静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得谢尚书还给俸,转于何处觅巢由。”这句话巧妙地引用了巢由的典故,巢由是古代隐士,比喻那些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杨宗伯退休后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生活空间的期待,同时也对其未来的隐居生活寄予了美好的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赞美与祝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小隐隐山林,大隐隐城郭。
城郭多纷嚣,山林苦淡漠。
不如隐于酒,适意自斟酌。
屈原不能饮,独醒较清浊。
杨雄虽愿隐,载醪无适莫。
吏部瓮下卧,其隐可愧怍。
翰林市上眠,其隐太落拓。
孰若畸翁园,醺酣得天乐。
风暖凤凰集,霜重梧桐落。
长啸待明月,明月出林薄。
倚杖傲浮云,浮云度寥廓。
虽近市朝路,不为名利缚。
知我尚幽胜,赋诗豫期约。
愿言醉乡游,一驾东飞鹤。
上池沃瑶浆,冲气溢金杓。
当知隐君子,志不在糟粕。
天目山前分两乳,一脉西来缠右股。
溯流疑是武陵源,入山绝似盘之阻。
椒峦隐隐入霄汉,从此去天才尺五。
飞泉汇作千丈潭,下有蛟龙潜水府。
玉芝瑶草净如拭,不见尘寰一抔土。
三神山远未易到,洞天只在溪之浒。
道人宴作疑不动,一榻云烟几寒暑。
乍逢佳客喜盈颊,上山下山若飞虎。
龟腹燕颔好颜色,凫舄御风轻步武。
蘋蘩蕴藻盈倾筐,砧几腥膻不登俎。
赢刘颠蹶问不知,那识人间有簪组。
嗟予碌碌退不勇,窃食大官无寸补。
回头四十九年非,白发手搔不可数。
山禽唤我归去来,口未及言心已许。
长安冠盖多豪杰,谁肯论交到尔汝。
方域提权重,朝廷择士尊。
纲疏因正纪,流洁为澄源。
寒日风威静,熙阳气序温。
人知廉使体,物荷圣皇恩。
清辔才周境,归途已驾辕。
光华三节瑞,邃密九重阍。
韶集丹山凤,云升北海鲲。
闻公难避让,天下尽元元。
白云先生面如铁,一片良心似明月。
腹中和气如春阳,齿下清风欲为雪。
群儿走马正欢欢,先生高躅方寻山。
嵩山泰山俱有约,先访王乔后陈抟。
浮丘严驾欲迎子,玉女整衣开瑶关。
山中自是逍遥家,手磨红蕊生龙霞。
鼎中气焰成何物,不炼黄金炼丹砂。
明月一声何处啸,但觉半夜鸾凤叫。
猿不敢号虎不鸣,一夜清风生万窍。
此路高深易迷错,只见先生一双脚。
山中不似俗人家,有客但寻猿与鹤。
西峰犹有秦宫女,身上乱毛如鸟羽。
秦时人事不忍闻,若见斯人莫与语。
先生何以遗时人,先生有语醇乎醇。
莫分巧拙与强弱,莫将外物成天真。
岂不见北邙山下狐狸窟,掘出枯骸与陈骨。
其閒岂无乡原人,其閒岂无强梁物。
强梁物,乡原人,当时尔等空纷纷。
后来之事竟何如,不及痴儿醉梦之浮云。
《白云先生》【宋·徐积】白云先生面如铁,一片良心似明月。腹中和气如春阳,齿下清风欲为雪。群儿走马正欢欢,先生高躅方寻山。嵩山泰山俱有约,先访王乔后陈抟。浮丘严驾欲迎子,玉女整衣开瑶关。山中自是逍遥家,手磨红蕊生龙霞。鼎中气焰成何物,不炼黄金炼丹砂。明月一声何处啸,但觉半夜鸾凤叫。猿不敢号虎不鸣,一夜清风生万窍。此路高深易迷错,只见先生一双脚。山中不似俗人家,有客但寻猿与鹤。西峰犹有秦宫女,身上乱毛如鸟羽。秦时人事不忍闻,若见斯人莫与语。先生何以遗时人,先生有语醇乎醇。莫分巧拙与强弱,莫将外物成天真。岂不见北邙山下狐狸窟,掘出枯骸与陈骨。其閒岂无乡原人,其閒岂无强梁物。强梁物,乡原人,当时尔等空纷纷。后来之事竟何如,不及痴儿醉梦之浮云。
https://shici.929r.com/shici/r84K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