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年五十三,诸方参了又重参。
谁能远礼文殊佛,且访颠师海上庵。
老子今年五十三,诸方参了又重参。
谁能远礼文殊佛,且访颠师海上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留衣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禅意和对佛理的追求。
"老子今年五十三,诸方参了又重参。"
这两句表明诗人年逾半百,对佛法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探索。在这里,“老子”自指诗人自己,而“诸方参了又重参”则表现出他对佛理不断深入研究的态度。
"谁能远礼文殊佛,且访颠师海上庵。"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向远方的文殊佛致敬,并寻访海上的一位高僧“颠师”。这里的“颠师”可能是指一位生活在海边寺庙中的禅师,或者是一种虚构的人物,象征着精神上的导师。诗人希望能够远离尘世,到达那片宁静之地,与这位高僧交流,进一步探讨佛法的奥义。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他对禅宗修行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意境。
行行傍阡陌,独立思躇蹰。
四望云山阴,萧萧见里闾。
羊牛各依群,寻草过荒墟。
野田有遗穗,鸟雀饱其馀。
晚憩方塘岸,游心狎群鱼。
鸳凫与白鹭,翩翩飞向余。
落日荒郊外,竹树转萧疏。
徐徐步月归,酌酒乐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