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吐西山,弥空忽幡纚。
青郊方瀸洳,已觉艰举趾。
弗雨斯乃佳,旋听风声起。
尽吹云捲去,意乃为之喜。
回忆往年春,云生盼雨矣。
闻风便已愁,那有喜之理。
人情好恶殊,翻覆有如此。
春云吐西山,弥空忽幡纚。
青郊方瀸洳,已觉艰举趾。
弗雨斯乃佳,旋听风声起。
尽吹云捲去,意乃为之喜。
回忆往年春,云生盼雨矣。
闻风便已愁,那有喜之理。
人情好恶殊,翻覆有如此。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天气变化的细腻感受。诗中以春云为引子,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诗人情感的起伏。
首句“春云吐西山,弥空忽幡纚”描绘了春日里云雾从西山升起,弥漫天空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弥空忽幡纚”中的“幡纚”形容云雾飘渺,随风而动,形象生动。
接着,“青郊方瀸洳,已觉艰举趾”描述了地面因云雾而变得湿滑,行走困难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云雾带来的影响。
“弗雨斯乃佳,旋听风声起。尽吹云捲去,意乃为之喜”则表达了诗人对云雾消散的喜悦之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后,当云雾被风吹散,诗人感到轻松愉快,这种情感的变化反映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美好天气的期待。
后半部分“回忆往年春,云生盼雨矣。闻风便已愁,那有喜之理”通过对比往年春天的云雾与期待降雨的心情,与当前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情的好恶变化,以及对自然现象不同态度的转变。
最后,“人情好恶殊,翻覆有如此”总结了人对自然现象情感反应的多变性,强调了人情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云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人对自然情感的复杂变化。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
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侣,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阁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外,皤然一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