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栏横绿渚,倒影漾澄泓。
烟柳万千树,春禽三两声。
从来称历下,到此适清明。
流水落花意,维摩句有情。
朱栏横绿渚,倒影漾澄泓。
烟柳万千树,春禽三两声。
从来称历下,到此适清明。
流水落花意,维摩句有情。
这首诗描绘了历下亭周围春日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动与和谐。首句“朱栏横绿渚,倒影漾澄泓”描绘了一幅朱红色的栏杆横跨在碧绿的水面上,水中倒映着栏杆的影子,在清澈的水面轻轻荡漾的画面,色彩鲜明,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
接着,“烟柳万千树,春禽三两声”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烟雾缭绕的柳树成千上万,春日里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生机勃勃的活力。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生命的律动和季节的更迭。
“从来称历下,到此适清明”则表达了对历下亭这一地点的赞誉,以及在此时(清明节)造访的特别感受。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对当前时节的感慨。
最后,“流水落花意,维摩句有情”将自然景象与文学情感相融合,流水与落花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维摩是佛教中的一个著名人物,此处借指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文学作品或诗句,表明诗人认为这里的景色不仅美在表面,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思,如同文学作品一般,能够触动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下亭周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季节变化及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
玉山草堂绝清妍,画图书卷置两边。
长松落子当窗前,鹤踏芝云舞翩翩。
碧梧翠竹摇秋烟,凤凰一鸣三千年。
松溪石磴相周旋,绿萝飞花百尺悬。
草堂主人真晋贤,手持麈尾谈重玄。
傲睨万象心炯然,示我新诗三百篇。
瀑流倒泻挂青天,匡庐先生乃谪仙。
谑浪高谈惊四筵,乐府不写金花笺,日日江头浮酒船。
爱我草圣如张颠,酣歌草堂屋西偏。
醉来狂歌舞跹跹,共入芙蓉花底眠。
李生东吴人,住在东吴市。
手持贾谊书,去谒汉天子。
天子白玉阙,虎豹守九关。
黄金烂初日,照耀蓬莱山。
愿为丹穴凤,飞入五云间。
莫学襄阳孟夫子,诵诗玉堂空放还。
劝尔一杯酒,与尔作离别。
西风吹折杨柳枝,八月燕山夜飞雪。
君当挂席大河去,我还拂袖东山岑。
闭门自扫石上月,绿萝树底弹鸣琴。
幽意不自惬,怀山耿予胸。
荆南美春物,云锦千万重。
绿溽错众卉,青峭罗群峰。
雷鸣两崖擘,日出万象供。
灵响落空谷,凝阴秘幽踪。
石泄寒濑碧,花炫晨露浓。
窥萝骇猿鸟,涉涧趋虬龙。
真境窈难状,高情夙所钟。
时迈迹逾爽,神驰体焉从。
喧呶非予乐,索寞适子逢。
空室暂淹泊,讽咏聊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