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尔拜呈》
《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尔拜呈》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仓庚鸣树思前岁,春水生波满旧痕。

泉落空岩虚谷应,佩敲清殿百官寒。

终宵窃听不能学,庭树无风月满轩。

(0)
翻译
长久以来已厌倦平凡的梧桐不再弹奏,偶尔触碰还能唤起往昔的记忆。
黄莺在树上鸣叫,唤起我对去年情景的思念,春天的溪水泛起波纹,照见旧时的痕迹。
泉水从空岩落下,回荡在寂静的山谷,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宫殿中回响,让百官都感到一阵寒意。
整夜我都在偷偷聆听,却无法模仿那声音,庭院的树木静悄悄,月光洒满了轩窗。
注释
凡桐:指平凡的梧桐,古代常用来制作琴弦。
寻绎:探寻、追溯。
仓庚:黄莺的别称。
旧痕:过去的痕迹或回忆。
空岩:空旷的岩石。
佩敲:形容清脆的铃声。
寒:此处形容百官因铃声而产生的寒意,可能象征敬畏或冷寂。
窃听:偷偷地听。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月满轩:月光照亮了轩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尔拜呈》。诗人描述了自己长久以来对平凡事物的厌倦,不再弹琴,但偶尔触碰旧时琴艺,唤起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他通过“仓庚鸣树思前岁”描绘出春天的到来和对过去的思念,而“春水生波满旧痕”则暗示了时光流转中旧日情感的痕迹。诗人进一步借“泉落空岩虚谷应”表达琴声在寂静山谷中的回荡,以及“佩敲清殿百官寒”想象琴音穿透殿堂,使百官感受到其清冷之感。

最后两句“终宵窃听不能学,庭树无风月满轩”表达了诗人整夜倾听琴音却无法企及的境界,只能在静谧的夜晚,欣赏月光洒满庭院的宁静。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琴声与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高雅音乐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送冯生益之刘生琴轩赴试

同驱秋色下河汾,南浦扳留酒欲醺。

岂但文章堪脱颖,即论肝膈亦空群。

离亭剑影连霄动,会省鸡声入晓闻。

为属联镳须努力,广寒仙萼好平分。

(0)

题竹居宗正园亭·其二

小山兀起势疑倾,面面奇峰削不成。

微径自能藏宛曲,幽岩原不碍空明。

登临此日无三岛,开辟当时有五丁。

何处忽闻清啸发,恍从缑岭听吹笙。

(0)

清凉石与王永泰对奕

欲證三乘妙,非争一局强。

山中人自静,石上日偏长。

子夺琉璃色,枰分薝卜香。

岂同赌墅客,定不碍清凉。

(0)

香闺七吊诗·其五非烟

一片春情暗寄郎,碧苔笺与锦香囊。

此身?为情郎死,不向秋风怨北邙。

(0)

伯孺作溪楼听雨图见贻诗以酬之

独掩柴门客到稀,临池生纸墨花飞。

主人莫道无相赠,风雨溪山尽带归。

(0)

西湖十景竹枝词·其六石屋晴云

石屋云开淡复浓,青山微露半芙蓉。

一时游女红妆湿,身在高唐第几峰。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