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
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篇章散人间,堕地皆琼英。
凛然自一家,岂与馀人争。
多难晚流落,归来分死生。
晨光迫残月,回顾失长庚。
展卷得遗草,流涕湿冠缨。
斯文久衰弊,泾流自为清。
科斗藏壁中,见者空叹惊。
废兴自有时,诗书付西京。
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
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篇章散人间,堕地皆琼英。
凛然自一家,岂与馀人争。
多难晚流落,归来分死生。
晨光迫残月,回顾失长庚。
展卷得遗草,流涕湿冠缨。
斯文久衰弊,泾流自为清。
科斗藏壁中,见者空叹惊。
废兴自有时,诗书付西京。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对兄长苏轼遗作的深情缅怀和感慨。诗中首先回忆了少年时苏轼与自己一同喜好文学,兄弟俩都有一定的名声。诗人强调苏轼的文章才华出众,散落人间的作品如同珍贵的美玉,独具风格,不与他人争艳。
然而,苏轼一生历经磨难,晚年流落他乡,生死未卜。诗人通过“晨光迫残月,回顾失长庚”描绘出苏轼离世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兄长的深深怀念。当他看到苏轼遗留的诗稿,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打湿了头巾,感叹文运的兴衰。
最后,诗人指出尽管世事变迁,文学的清流依然存在,苏轼的手稿就像古老的科斗文字,虽被遗忘在壁中,但其价值和影响力让见到的人惊叹不已。他寄希望于未来的兴盛,将诗书传承至京城,以此表达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和对兄长精神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