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宵月夜》
《秋宵月夜》全文
明 / 张家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刁斗烽烟处处惊,长途来往尽游兵。

那堪冷月寒砧夜,又听西风北雁鸣。

京国几年金阙梦,乡关何处白云情。

愤来按剑辕门坐,愁对旄头斗外横。

(0)
鉴赏

这首《秋宵月夜》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刁斗烽烟处处惊,长途来往尽游兵。”开篇即以“刁斗”和“烽烟”渲染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暗示战争的阴影笼罩着大地,而“长途来往尽游兵”则点明了战事频繁,士兵们在四处奔波,为保卫国家而奋斗。这两句通过战争的背景,展现了动荡的时代特征。

颔联“那堪冷月寒砧夜,又听西风北雁鸣。”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冷月高悬,寒砧声声,西风吹过,北雁南飞,这些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这里的“冷月寒砧夜”与“西风北雁鸣”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喻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哀愁。

颈联“京国几年金阙梦,乡关何处白云情。”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经历了多年的京城生活后,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但这种情感却无处寄托,只能化作“白云情”,飘荡在遥远的天空中。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对故乡的思念比作飘浮的白云,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尾联“愤来按剑辕门坐,愁对旄头斗外横。”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愤慨与忧虑。在军营中,诗人按剑而坐,面对着外敌的威胁,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里的“旄头”指的是星宿,古人认为旄头星预示着战争,诗人将其与“斗外横”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现了他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

综上所述,《秋宵月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美景象,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张家玉
朝代:明

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