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湖山曲,风尘到玉林。
定知梅处士,移貌不移心。
岁晚湖山曲,风尘到玉林。
定知梅处士,移貌不移心。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时节,诗人漫步于湖畔山脚,感受到尘世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情景。"风尘到玉林"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外界的纷扰与诗人所处环境的高洁,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
接着,“定知梅处士,移貌不移心”两句,运用了梅花作为隐士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品格的赞美和向往。这里的“梅处士”不仅指梅花,也暗喻那些像梅花一样,即使外在环境改变,内心坚守不变的人。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寄托了自己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借物抒情,通过对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坚韧品质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中保持自我、不被世俗污染的渴望。语言简洁而寓意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白发照黄花,薄晚散幽步。
何年乘五云,来自三神屿。
膝下千载人,富贵等儒素。
西风天地秋,细雨江城莫。
酒酣拍阑干,忧时起愁绪。
怀哉平原公,孤忠乃吾与。
重此一臂力,日月容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