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舟依断岸,溪暝日沉时。
水静知风定,云昏较月迟。
春裯寒上怯,野枕梦多疑。
照影青灯独,幽怀欲向谁。
傍舟依断岸,溪暝日沉时。
水静知风定,云昏较月迟。
春裯寒上怯,野枕梦多疑。
照影青灯独,幽怀欲向谁。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于溪流之上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联“傍舟依断岸,溪暝日沉时”,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舟船停靠在溪流边的断岸旁,夜幕降临,太阳已隐没于地平线之下。这里通过“傍”、“依”二字,生动地勾勒出舟与岸的关系,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颔联“水静知风定,云昏较月迟”,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水面平静,说明风已停息;云层浓厚,遮蔽了月亮,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水静”与“风定”相呼应,“云昏”与“月迟”形成对照,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颈联“春裯寒上怯,野枕梦多疑”,转而描写人物的感受。春夜的寒气使得穿着单薄衣物的人感到畏惧,野外的枕头让人在梦中产生诸多疑惑。这一联将自然环境与人的心理状态相结合,表达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微妙感受,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尾联“照影青灯独,幽怀欲向谁”,以一盏青灯为背景,诗人独自映照水中,内心深处的忧郁和孤独之情难以言表。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画面,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深邃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舟宿溪边的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世界。
承家奕叶播勋名,寿母兼传颂鲁声。
金紫天题初锡诰,斑斓人羡世簪缨。
韬钤吴越山河誓,锁钥江淮骠骑营。
陟屺总依慈训近,导舆欣藉孝思成。
鸣珈象服宜颜孺,映玉清心称锦荣。
瑶岛远来千岁实,朱门时聚五侯鲭。
年稀更觉春长在,福集恒加海不盈。
谢氏满庭多宝树,汉家赐露溢金茎。
南山颂美娱亲意,北极恩深报主情。
诏问可同张晋国,先朝盛事岂难并。
昨日登高上霸台,凉风吹动紫云隈。
遥瞻瑞气缠南极,复有祥光彻上台。
双旌问俗多馀暇,五裤腾欢遍草莱。
正好乘秋同染翰,不妨对月更衔杯。
南山颂岂寻常匹,北阙恩还次第催。
心事久为清献侣,循良真自颍川来。
股肱会见承先诏,文武于今仗异才。
一路清风随五马,九天湛露溢三槐。
芳尊此夕且饶兴,醉笔能翻九万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