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许仲仁墨迹》
《题许仲仁墨迹》全文
元 / 程钜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残雪词林退食时,小窗开卷鬓如丝。

音传正始谁同调?气逼元和稍自持。

文字不随前辈尽,风流却许后人知。

霜清日冷梅花瘦,独对炉熏看欲痴。

(0)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程钜夫所作,名为《题许仲仁墨迹》。诗中描绘了在冬日里,诗人于小窗边翻阅书籍的情景,以“残雪词林退食时”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小窗开卷鬓如丝”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阅读时的专注与岁月痕迹,鬓发如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音传正始谁同调?”这一句借用了音乐史上的“正始之音”,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高雅艺术的追慕之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当今时代,还有谁能与自己共鸣,共同欣赏这种艺术之美呢?

“气逼元和稍自持”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与自我节制,暗示他不仅追求艺术的深度,也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接下来,“文字不随前辈尽,风流却许后人知”两句,既是对前人成就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创作的一种自信,表明即使前贤已逝,但其作品仍能流传后世,影响后来者。

最后,“霜清日冷梅花瘦,独对炉熏看欲痴”以自然景象为喻,描绘了一幅冬日里独自品读的情景,通过“霜清日冷”、“梅花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高脱俗的意境,同时“独对炉熏看欲痴”更是将诗人的沉浸与痴迷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艺术的崇敬与追求,也体现了其个人的风骨与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深意且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程钜夫

程钜夫
朝代:元   号:雪楼   籍贯:建昌(今江西南城)   生辰:1249年—1318年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猜你喜欢

己亥杂诗·其一○七

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今日不挥闲涕泪,渡江只怨别蛾眉。

(0)

纪事二十四首·其十七

华服盈盈拜阿兄,相从谭道复谈兵。

尊前恐累风云气,更谱军歌作尾声。

(0)

观承光殿玉瓮再作歌

元史世祖至元间,初成渎山大玉海。

敕置广寒碧殿中,逮今五百有余载。

青绿间以黑白章,云涛水物相低昂。

五山之珍伴御榻,从臣献寿欢无央。

监院道房曾几历,仍列承光似还璧。

相望琼岛咫尺近,岂必铜仙独泪滴。

和阗玉瓮昨琢成,质文较此都倍赢。

周监在殷殷监夏,一经数典惕予情。

(0)

赐沈德潜

水碧山明吴下春,三年契阔喜相亲。

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

别后诗裁经细检,当前民瘼听频陈。

老来底越精神健,劫外胎禽雪里筠。

(0)

三将军歌并序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

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

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

夷兵入城公步战,炮洞公胸刀劈面。

一目劈去斗犹健,面血淋漓贼惊叹。

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

陈将军,福建人。

自少追随李忠毅,身经百战忘辛勤。

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

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

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

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

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祀庙吴人建。

我闻人言为此诗,言非一人同一辞。

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诗亦史。

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

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

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0)

洞仙歌

行舟已发,又经旬调笑。不算匆匆别离了。

奈飞龙骨出,束竹肠攒,月额雨持比泪珠差少。

罗囊针管就,络以朱绳,淡墨疏花折枝袅。

中有锦笺书,密嘱归期,道莫忘翠楼烟杪。

枉姑负,刘郎此重来,恋小洞春香,尚馀细草。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