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岂必因桃源而重;此地固应较栗里为佳。
- 鉴赏
此联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著称,巧妙地将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他的生活地点进行了对比和评价。上联“先生岂必因桃源而重”运用了典故,借用了《桃花源记》的故事,表达了对陶渊明超凡脱俗、追求理想生活的高度赞扬,暗示其人格魅力并非单纯依赖于某一特定地点或故事而得以彰显,而是源于其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品质。
下联“此地固应较栗里为佳”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陶渊明的居所“栗里”与“桃源”进行比较,认为此处(指陶靖节祠)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更在精神层面超越了“栗里”,成为了一个更加理想的寄托之地。这里“佳”字不仅指环境优美,更是对其精神境界的高度肯定,体现了后人对陶渊明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敬仰和认同。
整体而言,此联通过对比手法,既赞美了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也表达了对后世文人雅士追求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共鸣,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思归
心悸真摧橹,年衰逼异粮。
西征何日赋,东走向来狂。
遂隔承明谒,虚称建礼郎。
去都魂黯黯,思幄泪浪浪。
见䓞惭纡绶,逢荷误索囊。
醒无次公酒,老畏侍中香。
前席初延问,烦言已中伤。
翕眉争恃笑,绕指讵容钢。
事隐或投杼,根危因拔杨。
阴收主父草,几落党人章。
雾露淮天恶,亭皋楚塞长。
平时犹有感,尔日固回肠。
溪涨淹蒲牒,洲风挫药房。
芿区晴外远,山叠暝前苍。
毒虺寒犹蠚,饥豺昼不藏。
若为贪坐阁,自此戒垂堂。
沦骨深恩在,雕虫绪业荒。
身孤惟夕梦,时到黼帷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