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拟金谷,逸少比季伦。
史臣作此语,无异屠沽人。
君看兰亭墨,岁久迹岂陈。
当时本嬉戏,后世乃见真。
我行适春暮,及此禊饮辰。
墨池奏环玦,书堂暗松筠。
堂中有遗像,俨坐遗冠巾。
情知金堂仙,可望不可亲。
物色倘见之,欲去犹逡巡。
兰亭拟金谷,逸少比季伦。
史臣作此语,无异屠沽人。
君看兰亭墨,岁久迹岂陈。
当时本嬉戏,后世乃见真。
我行适春暮,及此禊饮辰。
墨池奏环玦,书堂暗松筠。
堂中有遗像,俨坐遗冠巾。
情知金堂仙,可望不可亲。
物色倘见之,欲去犹逡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兰亭书堂的怀念之情,通过对当时场景的描述和后世感受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感情。开篇即以“兰亭拟金谷,逸少比季伦”设定了高远的意境,将兰亭与古代金谷相提并论,并将在场者与历史上的伟人相比较,显示出诗人对此地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史臣作此语,无异屠沽人”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将那些记录历史的人物看作平常,表明了诗人对于名誉和地位的超然。
“君看兰亭墨,岁久迹岂陈”这两句通过对墨迹的描写,强调了时间流逝与文化遗产的永恒性。墨迹虽历经年华,但其精神内涵依旧熠熠生辉。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
“当时本嬉戏,后世乃见真”则透露出一份淡定的智慧。在当时可能被视为游戏的人事物,在后来却显现出了其深远的意义。这种对历史的洞察力,是诗人特有的思考方式。
以下几句“我行适春暮,及此禊饮辰。墨池奏环玦,书堂暗松筠”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春日游历、水边饮酒、墨池奏乐、书堂幽静等,将读者带入诗人所构建的意境之中。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更是对兰亭书堂文化氛围的一种赞美。
“堂中有遗像,俨坐遗冠巾”此处“遗像”指的是历史人物或文人雅士的画像,“俨坐”则形容其神态庄严而安详。这两句通过对遗留物品的描写,增强了诗中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最后,“情知金堂仙,可望不可亲。物色倘见之,欲去犹逡巡”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兰亭书堂这一文化圣地的深切情感。他虽不能与古代文人相亲,但通过对物品的观赏,可以感受到那种超凡脱俗的气息。即便是要离开,也不忍心急遽离去,这种矛盾的情绪正体现了诗人内心对于文化传承的眷恋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