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如龙送客归,银鬃绿耳步相随。
佳人未许轻离别,不是仙翁岂得知。
一骑如龙送客归,银鬃绿耳步相随。
佳人未许轻离别,不是仙翁岂得知。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充满了深情与哲理。首句“一骑如龙送客归”,以“一骑”比喻为一条飞龙,形象地展现了送行者的英姿和速度,仿佛是带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引领着客人回归。接着,“银鬃绿耳步相随”,进一步刻画了送行者坐骑的华美与优雅,银白色的鬃毛在阳光下闪耀,绿色的耳朵轻轻摇动,与主人的步伐和谐一致,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
“佳人未许轻离别”,则将情感的焦点转向了与送行者关系密切的佳人,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与珍重。佳人深知离别之痛,因此不愿轻易与所爱之人分离,这种细腻的情感流露,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温馨动人。最后,“不是仙翁岂得知”,通过反问强调了只有像仙翁那样拥有超凡智慧和深刻洞察力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离别背后的情感深度与复杂性。这句话不仅深化了主题,也提升了诗歌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超越日常情感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离别时的微妙情感,以及对人生、友情和爱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朝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表达能力。
红蹊翠坞风花客,家有千山万山碧。
一从流落在人閒,玉环绦重金笼窄。
金笼一片烟霞晓,花艳成团柳枝袅。
足穿蜀锦茜靴牢,身著吴绫绀袍小。
参差微露红霞裙,丹喙即是胭脂唇。
真是人閒富贵物,何异朱门罗绮身。
慧性驯姿良可取,只被多言仍巧语。
前身不是亡国臣,即是倾城倾国女。
门外人来连报客,点茶沽酒俱催索。
叫人名字学人言,吴语秦声俱记得。
大都有似原人为,视人欢戚为笑啼。
俗客面前多俚语,逢僧辄诵陀罗尼。
嗟嗟何用畜此禽,岁月养成奸巧深。
莫信口中一片舌,对面千里万里心。
主人曰予未有知,为爱能言不放归。
不道奸心多诈伪,吭肠才饱脱身飞。
《赠玉师失鹦鹉词》【宋·徐积】红蹊翠坞风花客,家有千山万山碧。一从流落在人閒,玉环绦重金笼窄。金笼一片烟霞晓,花艳成团柳枝袅。足穿蜀锦茜靴牢,身著吴绫绀袍小。参差微露红霞裙,丹喙即是胭脂唇。真是人閒富贵物,何异朱门罗绮身。慧性驯姿良可取,只被多言仍巧语。前身不是亡国臣,即是倾城倾国女。门外人来连报客,点茶沽酒俱催索。叫人名字学人言,吴语秦声俱记得。大都有似原人为,视人欢戚为笑啼。俗客面前多俚语,逢僧辄诵陀罗尼。嗟嗟何用畜此禽,岁月养成奸巧深。莫信口中一片舌,对面千里万里心。主人曰予未有知,为爱能言不放归。不道奸心多诈伪,吭肠才饱脱身飞。
https://shici.929r.com/shici/aJQm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