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为天下士,所望不亦厚。
得少失有馀,何况在身后。
求为天下士,所望不亦厚。
得少失有馀,何况在身后。
此诗《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六十九)名,出自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之手。诗中表达了一种对天下士子的期许与感慨。
“求为天下士”,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天下才士的渴望与追求。“所望不亦厚”,接着提出期望是否过高的疑问,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自省。接下来,“得少失有馀”,诗人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探讨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平衡,暗示了即使有所得也可能伴随着失去的现实。最后,“何况在身后”,诗人将话题引向未来,表达了对后世的忧虑与期待,强调了才华与名声在时间长河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个人才华与社会评价、时间流逝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深邃思考。通过这短短的诗句,李俊民不仅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昉见岁律更,不觉春醉厌。
都来九十日,多被风雨占。
鸣鸠肯停唤,谁测阴晴验。
欲问陌上花,花枝无绝艳。
东风吹柳烟,羃绿波潋滟。
客子痴不归,挂壁羞琴剑。
独有游山盟,未能得断念。
夜饮叹百拙,饤坐果殽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