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兴十七首·其二》
《感兴十七首·其二》全文
明 / 林大钦   形式: 古风

恒彝终不灭,斯道人共为。

舜颜乃何人,寤寐或见之。

克己诵四勿,文明睿哲垂。

神德本自然,岂为知识迷。

嗟予向成立,言为尚自疑。

忏悔伤频复,一德何由追。

思索苦多昏,风尘不可缁。

开颜仰遗帙,茫然失所宜。

息机绝驰役,慎独乃吾师。

(0)
鉴赏

这首诗《感兴十七首(其二)》是明代诗人林大钦的作品,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道德修养、自我反省以及追求真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恒彝终不灭,斯道人共为”表达了永恒不变的道德规范是人类共同遵循的道路,强调了道德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接着,“舜颜乃何人,寤寐或见之”以古代圣贤舜帝为例,说明即使在梦中也能见到高尚人格的典范,暗示了道德修养的深远影响和内在追求。

“克己诵四勿,文明睿哲垂”指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原则,以此来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和智慧。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神德本自然,岂为知识迷”则强调了道德的自然属性,认为真正的道德不是靠知识的迷惑而得来的,而是源于内心的真实认知和自然流露。

“嗟予向成立,言为尚自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言行的反思,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可能存在疑问和不足之处。

“忏悔伤频复,一德何由追”体现了诗人对于错误的深刻反省和对完美道德品质的追求,但又感到难以达到,表达了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思索苦多昏,风尘不可缁”表明诗人面对复杂的世界和生活,思考问题时常常感到迷茫,但依然坚守着内心的纯净,不被世俗所染。

“开颜仰遗帙,茫然失所宜”则是诗人面对大量书籍和知识时的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和应用,表现了求知过程中的迷茫。

最后,“息机绝驰役,慎独乃吾师”鼓励人们远离纷扰,静心独处,通过自我反省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成长,强调了内省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自我反省和追求真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挣扎和最终的领悟,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林大钦
朝代:明

林大钦(一五一一—一五四五),字敬夫,号东莆、毅斋,海阳(今潮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应乡试,十一年(一五三二)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权臣跋扈,无意仕进,以母老乞归。筑室以聚族人,结讲堂华严山,与乡中子弟讲贯六经。海内名流王龙溪、罗念庵、唐荆川及同郡翁东涯、薛中离时相与书言学问之意,独大钦刊落闻见,能于隐微处着力修存。优游典籍,怡情山水,为诗萧然自得。著有《东莆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温汝能纂《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
猜你喜欢

感春·其三

日暮东风起,沧江水微波。

水深不可涉,路远将柰何。

蘼芜叶巳齐,故乡隔山河。

盛年难再得,芳意其蹉跎。

(0)

寓所寄何彦明

门倚秋沙白,窗含野树黄。

稍能亲雁鹜,已觉远豺狼。

旧发从渠短,新诗颇自长。

何郎最知我,酒熟定能将。

(0)

朝天宫观方道士所画三山图三首·其二

巨鱼出没浪波腥,东望三山路杳冥。

安得秦皇射蛟手,为操强弩下沧溟。

(0)

古意·其五

蓐食出门去,惨惨践严霜。

问子将何之,千里赴洛阳。

洛阳有剧孟,任侠世称强。

我愿从之游,气势相颉颃。

路逢二三子,被服儒衣裳。

少长各有礼,讲诵麋鹿场。

中心忽爱慕,与彼遂相忘。

(0)

与客饮西园花下

一壶酒正满,一树花仍新。

倾壶对花树,日暮西园春。

不爱枝上花,爱此花下人。

相逢莫学花无赖,明日分飞随路尘。

(0)

赋永上人纸帐

剡藤裁素帱,坐使诸尘隔。

冬室自生温,寒窗屡更白。

不随直省被,长覆栖禅箦。

思曾雪夜时,宿伴山中客。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