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
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
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
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离开常州时的景象与心情。开篇“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设置了一种空间感和时间感,通过具体的地名和距离感,营造出一种行进中的动态场景。
“柳线绊船知不住”一句,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柳絮纷飞,被风吹得四处飘散,它们轻柔地缠绕着船,仿佛在阻挡船只前进的步伐。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留恋。
“却教飞絮送侬行”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仿佛在对柳絮发出请求,让它们像轻盈的使者一样,陪伴着自己继续前行。这一句表达了一种无奈与顺应,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飞扬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离别时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深刻体验。
席次韵江水自石纽,灌口怒腾辉。
便如黑水北出,迤逦到三危。
百尺长虹夭矫,两岸苍龙偃蹇,翠碧互因依。
古树百夫长,修竹万竿旗。
画堂开,风与月,巧相随。
史君领客行乐,旌纛立披披。
慨想二江遗迹,更起三闾忠愤,此日最为宜。
推本美功意,禹甸六章诗。
仙子奇容。
是名花第一,美占春风。
烟香笼浅翠,露靓浥芳红。
怜舞燕,惜惊鸿。
想独步吴宫。
料认得、娇云媚雨,来自巫峰。
风流正与欢浓。
羡高楼并倚,曲影阑东。
烛摇留醉枕,尘坠恋歌钟。
三弄笛,五花骢。
莫行乐匆匆。
但看取、天长地久,笑语相逢。
风露浸秋色,烟雨媚湖弦。
旌旗十里小队,拟约醮坛仙。
身在黄旗朱邸,名在玉皇香案,底事个人传。
正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虎分符,龙握节,鹿御轓。
於君本亦馀事,所乐不存焉。
一点春风和气,无限蓝田种子,渺渺玉生烟。
富贵谁不肯,借问此何缘。
万里蜀山险,难似上青天。
谁知间有、人心之险甚山川。
赖得皇华星使,满载春风和气,来自鉴湖边。
要识方寸地,四十万云烟。
佩珑璁,冠昱火龠,组蝉聊。
眼前富贵余事,所乐不存焉。
闻道汉家子政,博考兰台载籍,胸次著千年。
会有太一老,同结海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