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定何祥,桃柳各映户。
粉团高气薰,鹅䏑椒菜覆。
朝餐随土风,杯酒晚来具。
綵丝缠祭筒,画楫誇竞渡。
楚人哀怨情,正以屈子故。
当年葬鱼腹,盖坐入宫妒。
荣华一时好,放逐千载慕。
得失吾不知,持杯自欣豫。
今晨定何祥,桃柳各映户。
粉团高气薰,鹅䏑椒菜覆。
朝餐随土风,杯酒晚来具。
綵丝缠祭筒,画楫誇竞渡。
楚人哀怨情,正以屈子故。
当年葬鱼腹,盖坐入宫妒。
荣华一时好,放逐千载慕。
得失吾不知,持杯自欣豫。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与情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感。
首句“今晨定何祥”,开篇即以疑问引出对今日景象的好奇,预示着接下来将展示一个特别的日子。接着“桃柳各映户”描绘了节日中常见的装饰,桃树与柳树的绿意映照在门户上,营造出喜庆的气氛。“粉团高气薰,鹅䏑椒菜覆”则通过食物的香气和色彩,进一步渲染节日的热闹与温馨。
“朝餐随土风,杯酒晚来具”描述了端午节的传统饮食习惯,早餐随当地风俗而定,傍晚时分则备有美酒,体现了节日的欢聚与庆祝。接下来“綵丝缠祭筒,画楫誇竞渡”描绘了赛龙舟的场景,彩线缠绕祭筒,画船竞相划行,展现了端午节的竞技与活力。
“楚人哀怨情,正以屈子故”点明了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深层意义,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怀念与哀思。屈原的故事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文化符号,寄托了人们对忠诚、正义的向往。
“当年葬鱼腹,盖坐入宫妒”回顾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历史事件,解释了他为何被纪念的原因。屈原因遭小人陷害,最终选择以身殉国,这一悲剧引发了后世无数的哀悼与敬仰。
“荣华一时好,放逐千载慕”表达了对屈原短暂辉煌与长期流放命运的感慨,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其精神与作品却得到了后世长久的追慕与传颂。
最后,“得失吾不知,持杯自欣豫”以诗人自述的口吻结束,表达了面对人生得失的淡然态度,即使不知道屈原是否值得如此纪念,但诗人自己在举杯之际,内心充满了愉悦与平静。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与情感,还深刻地探讨了屈原及其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飞龙御九重,和气充八极。
含生非一类,尽囿雍熙域。
黄雀亦遭逢,俯仰性情适。
上林深复深,终年无弹弋。
渴饮御沟水,饥餐太仓粒。
朝阳阿阁上,每共鹓鸾集。
微生得如此,不识伊谁力。
剩有酬恩心,衔环定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