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山有狐,惟水有龙。实能侮骨,其割为朋。
虽朋其割,终不我离。微母之灵,儿曷能为。
惟山有狐,惟水有龙。实能侮骨,其割为朋。
虽朋其割,终不我离。微母之灵,儿曷能为。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的《孝诗六章为颜季栗赋(其二)归骨操之二》,以狐狸和龙的形象隐喻亲情的深厚。"惟山有狐,惟水有龙",描绘出山中狐狸和水中龙的神秘力量,暗示了家庭中的长者或长辈如同这些生物般拥有深远的影响。"实能侮骨,其割为朋",意指父母的教诲如同刀割一般深刻,却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结为亲密的关系。
"虽朋其割,终不我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割肤之痛虽深,但父母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永不分离。最后两句"微母之灵,儿曷能为",表达了对母亲智慧和精神力量的赞美,若无母亲的引导,孩子将无法成就自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和对亲情的珍视,体现了儒家孝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