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太子丹报秦》
《燕太子丹报秦》全文
清 / 张洵佳   形式: 古风

愚哉燕太子,受辱思报秦。

报秦在治国,治国须贤臣。

胡遣一刺客,强使入强邻。

强邻本虎狼,兵卫殿下陈。

仓猝效曹沫,约契谁肯遵。

即今匕首利,能中秦王身。

君亡嗣子立,缟素令重申。

愤兵六十万,飞过易水滨。

安见秦内乱,而得保燕云。

救亡反速死,报怨转怒人。

人谋舛如此,天道复何云。

荆轲死不惜,可惜樊将军。

(0)
鉴赏

这首诗《燕太子丹报秦》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对燕太子丹为报秦仇而策划刺杀秦王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与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行为动机与结果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诗开篇以“愚哉燕太子”一句,对燕太子丹的决策提出质疑,暗示其行动可能过于鲁莽或不明智。接着,诗人指出太子丹的初衷是通过治理国家来实现报复,强调了贤臣的重要性。然而,太子丹派遣刺客的行为,却将问题推向了更为复杂的局面。

诗人通过“胡遣一刺客,强使入强邻”描绘了太子丹派遣刺客的行动,以及刺客面对强大敌人的处境。紧接着,“强邻本虎狼,兵卫殿下陈”形象地展示了秦的强大与戒备森严,预示了行动的艰难与危险。

“仓猝效曹沫,约契谁肯遵”一句,将太子丹的行动与春秋时期的曹沫相比较,暗示了行动的仓促与不确定性。诗人通过“即今匕首利,能中秦王身”表达了对刺客能力的信任,同时也预示了行动的高风险。

接下来,诗人转向太子丹之后的行动,描述了太子丹为继承人着想,以缟素重申报仇的决心。然而,“愤兵六十万,飞过易水滨”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太子丹决心之大,也暗示了行动可能带来的巨大代价和后果。

“安见秦内乱,而得保燕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太子丹策略的疑问,即在秦国内部可能出现混乱的情况下,是否真的能够保住燕国的领土。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救亡反速死,报怨转怒人”揭示了太子丹行动的最终结果,即虽然意图挽救国家,却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并激起了更多人的愤怒。这一句是对太子丹行为后果的深刻反思。

最后,“人谋舛如此,天道复何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行为与结果之间复杂关系的感慨,即人的计划往往与天意相悖。诗人通过“荆轲死不惜,可惜樊将军”这一句,表达了对荆轲牺牲的惋惜,同时也对樊将军的命运表示同情,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综上所述,《燕太子丹报秦》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行为动机与结果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历史事件深刻意义的探索。

作者介绍

张洵佳
朝代:清

字少泉,又字瑞生。同治癸酉优贡,历署河南上蔡,宁陵陈留县知事,升用直隶州知州。著有《爱吾庐诗钞》。先生诗宗香山,为人朴讷谨愿,胸无城府。严取与,辨义利,交久益敬。乡里后进有一才一艺者,必为之揄扬不置。需次汴垣,兼藉课徒自给,春秋榜发售者踵接。徐东海相国、朱古薇侍郎其尤著者也。宰上蔡日,终日堂皇,清理狱讼,不三月,囹圄一空。宁陵亦然。调署陈留二年,学道爱人,宽猛相济,政绩尤著。先生五十书怀诗有“两载民情水乳融”之句。年五十一,即自劾旋里。春秋佳日,惟与二三知已饮酒赋诗,不问门以外事,时论高之。
猜你喜欢

石湖山居

幽居入翠微,乐似在松时。
野景俱成画,山行总是诗。
黠禽争浴水,戏鹊倒悬枝。
此意谁能识,徜徉只自知。

(0)

西湖书院重建三贤堂

堂上瞻三像,衣冠各俨然。
两朝贤太守,一代老诗仙。
棠影春风里,梅花夜月边。
西湖新学校,千载后同传。

(0)

寄赵碧澜右之

二十年朋友,同吟五字诗。
琴精毛敏仲,字逼晋羲之。
多听诸公说,堪为后辈师。
苕溪深隐好,不欲仕明诗。

(0)

赠僧隆古

一峰峻碧入云端,怪石苍松耐岁寒。
天地奠形时便有,今人莫作等闲看。

(0)

观鬭蟠蟀有感

徼虫亦可伤,何事苦争强。
百胜终归死,一秋空自忙。
吟残庭际月,冷怯草根霜。
不入儿童手,谁能较短长。

(0)

寄一江薛梅坡

别君五十载春冬,遥想年来亦老容。
见说多番入城市,路中相觅不相逢。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