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经年不到城,夜来渐觉梦魂清。
非关贫病逢迎懒,却恐疏狂礼数生。
濠上自知鱼有乐,云边谁识鹤无情。
吟君好句如相见,唯欠春风半日程。
野老经年不到城,夜来渐觉梦魂清。
非关贫病逢迎懒,却恐疏狂礼数生。
濠上自知鱼有乐,云边谁识鹤无情。
吟君好句如相见,唯欠春风半日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老者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首联“野老经年不到城,夜来渐觉梦魂清”表达了老者多年未踏入城市的孤独与宁静,夜晚梦境中似乎能寻得一丝清静。颔联“非关贫病逢迎懒,却恐疏狂礼数生”则揭示了老者并非因身体或疾病而远离尘嚣,而是担心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失去了自我,或是被繁琐的礼节束缚。
颈联“濠上自知鱼有乐,云边谁识鹤无情”运用了庄子《秋水》中的典故,以鱼在濠上自由游弋、鹤在云端自在飞翔,象征着老者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束缚与无奈的感慨。尾联“吟君好句如相见,唯欠春风半日程”则是诗人对友人诗句的赞赏,仿佛通过诗歌交流,仿佛两人已相会,只遗憾未能在春光中相聚更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何人不骸骨,龙蚁共一朽。
圣贤独不死,天若顾之厚。
太昊初画卦,迄周兴井柳。
经制斯大备,中坠赖鱼叟。
立言栋纲常,万古绝夷丑。
荀扬犹微疵,晚出揭韩斗。
力御异端侮,圣门俨先后。
未学能臻兹,身泯誉常有。
无妻牧犊子,带索荣启期。
予亦年七十,幸犹未至兹。
颇亦似陶翁,粗有五男儿。
乃父休官早,致汝恒苦饥。
挂冠六七闰,方当挂冠时。
治生了无策,惟耽酒与诗。
室人愧交适,虽寿夫奚为。
后死信无益,固穷谅何悲。
平生天外心,异乎诸子者。
著鞭无前途,焉用取竹马。
乍争祖逖先,肯出桓温下。
黄钟晚遭毁,轰雷釜鸣瓦。
细玩郊沙爻,可不举需疋。
覆野春阴不肯晴,舟中无酒亦无餳。
故教客子知寒食,时有梨花一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