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王正之惊蛰有感言归》
《次韵王正之惊蛰有感言归》全文
宋 / 史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说天家起阿香,揽桃催杏脸无央。

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梦楚王。

知买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

故园风物虽云好,何必归程遽许忙。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浩所作的《次韵王正之惊蛰有感言归》。诗中以惊蛰时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物的怀念与归乡的渴望。

首联“闻说天家起阿香,揽桃催杏脸无央。”以神话传说中的阿香为引子,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桃花、杏花竞相开放,春意盎然。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颔联“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梦楚王。”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夜蟾)和雨水赋予情感,月亮不懂得照亮仙李树,而早晨的雨水却不妨碍诗人梦见楚王,这里暗含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梦境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颈联“知买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表达了诗人想要乘船归乡的心愿,同时又在船上吟诵佳句,如同在甘棠树下享受宁静,既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尾联“故园风物虽云好,何必归程遽许忙。”诗人虽然赞美故乡的美好,但并不急于归乡,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于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比外在的归乡更为重要。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归乡愿望的抒发,更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作者介绍
史浩

史浩
朝代:宋   字:直翁   号:真隐   籍贯:明州鄞县   生辰:1106年—1194年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你喜欢

莫春朝陵西游次张石川韵十首·其四

天寿山前云出虹,玉泉长在柳阴中。

五风十雨多禾黍,野老开来说孝宗。

(0)

咏志二十首·其十一

昔余客幽燕,步上黄金台。

骏骨日以轻,昭王安在哉。

乐生功未奏,荆卿为祸媒。

风吹易水波,萧萧有馀哀。

谁知百代后,东阁淩天开。

岂令蹇谔士,零落同蒿莱。

(0)

晓渡玉河桥

百尺飞梁烟雾生,雕阑玉窦绮罗行。

御沟月露生秋兴,驻马垂鞭听水声。

(0)

废寺

古寺饶苍苔,断础委蔓草。

秋高木叶深,霜重池荷老。

日光穿云来,竹色不可扫。

世代成古今,恻然伤怀抱。

(0)

赠太仆李遇斋北上

天门开,佚荡荡,风烟销尽日月光,负图龙马荣河上。

此时谁不幕弹冠,仗剑宁愁行路难。

吴江桃李迎锦缆,长安杨柳拂银鞍。

君家高门百年旧,近者诗名遍江右。

好学常过司马门,时时酌我洲中酒。

我病吴山岁载徂,何能把盏临前除。

赠君长鞭还四顾,王良伯坰今何如。

(0)

武陵庄杂咏二首·其一

秉愿物外游,结欣在何许?

觅路辨青山,沿洄遵枉渚。

丹丘忽戾止,烟霞密如堵。

中有千年松,滴翠纷成雨。

丛篁茁新玉,樛木罗珍羽。

眺听不胜奇,日夕憺容与。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