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珠宁得久沉冥,一衲南来杖屦停。
派自黄梅知己接,论留白马可谁听。
惊鸥海上频飞渡,瘗鹤亭中更勒铭。
茆管独推慈氏笔,为余重写贝多经。
尼珠宁得久沉冥,一衲南来杖屦停。
派自黄梅知己接,论留白马可谁听。
惊鸥海上频飞渡,瘗鹤亭中更勒铭。
茆管独推慈氏笔,为余重写贝多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必元为楚僧广极所作的赠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表达以及对佛法的崇敬。首句“尼珠宁得久沉冥”,以珠喻人,暗示友人长久隐居或沉思的状态,表达了对友人过去岁月的感慨。接下来,“一衲南来杖屦停”描绘了友人从南方而来,停下脚步的场景,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预示着即将分别的不舍。
“派自黄梅知己接”,提到黄梅,暗指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这里借以表达友人与自己在佛法上的深厚交情。而“论留白马可谁听”则以白马寓言,比喻高深的佛法交流,暗示两人之间的对话如同白马过隙,珍贵且难得。
“惊鸥海上频飞渡,瘗鹤亭中更勒铭”,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通过鸥鸟的飞翔和鹤的安息,象征着友人离别后的孤独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离去后留下美好回忆的期待。最后,“茆管独推慈氏笔,为余重写贝多经”,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继续弘扬佛法,如同慈氏菩萨一般,为众生书写佛经,传递智慧与慈悲。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有对佛法传承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佛法的虔诚。
贫女择所适,蹉跎三十年。
夜深事纺绩,但望邻壁穿。
邻壁有灯不肯借,玉梭停织双泪下。
累成匹帛作短衣,又与东家送行嫁。
年来嫁却几多人,皓齿蛾眉善笑颦。
生男早已归舅氏,生女依稀结晋秦。
街头老姆发慈念,告汝拙容徒取厌。
不如学步逞娉婷,更拂罗裳弄娇艳。
贫女愁思习巧妆,强将旧服试加长。
量情终觉不相称,顾影翻疑柳絮狂。
两手捲衣心愈苦,幽房独处宁寒窭。
鹓鸾伉俪自有时,掌上岂能随燕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