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一何严,凋此道傍柳。
残枝几叶在,其势不得久。
忆昨三春时,濯洗烟雨后。
弄姿舞婆娑,劝我一杯酒。
别后遽能几,忽忽成老丑。
人生非金石,长短百年寿。
功名与富贵,于身亦何有。
古人随物化,今已柳生肘。
我独何为哉,穷年事奔走。
长堤隐落月,驻马一回首。
春风柳梢黄,定得西归否。
秋霜一何严,凋此道傍柳。
残枝几叶在,其势不得久。
忆昨三春时,濯洗烟雨后。
弄姿舞婆娑,劝我一杯酒。
别后遽能几,忽忽成老丑。
人生非金石,长短百年寿。
功名与富贵,于身亦何有。
古人随物化,今已柳生肘。
我独何为哉,穷年事奔走。
长堤隐落月,驻马一回首。
春风柳梢黄,定得西归否。
这首诗由金代诗人史肃所作,名为《道傍柳》。诗中描绘了秋天霜寒之下,道旁柳树的凋零景象,以及对往昔生机勃勃之景的回忆。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柳树状态,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首句“秋霜一何严,凋此道傍柳”点明了季节和环境,严酷的秋霜使得路旁的柳树凋零。接着,“残枝几叶在,其势不得久”描述了柳树仅剩几片叶子,生命力即将耗尽的状态。诗人通过这一景象,暗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接下来的几句“忆昨三春时,濯洗烟雨后。弄姿舞婆娑,劝我一杯酒”,诗人回忆起春天时柳树的生机勃勃,经过雨水的洗涤后,柳树摇曳生姿,仿佛在以舞蹈的姿态邀请诗人共饮一杯酒,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然而,好景不长,“别后遽能几,忽忽成老丑”。诗人感叹分别之后,时间飞逝,柳树从生机盎然变为老丑不堪。这不仅是对柳树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人生非金石,长短百年寿。功名与富贵,于身亦何有。”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指出人的寿命如同金石一般有限,无论追求功名还是富贵,最终对于个人来说并无实际意义。
最后,“古人随物化,今已柳生肘。我独何为哉,穷年事奔走。”诗人联想到古人随万物变化而消逝,如今自己也如同柳树一般,身处困境,不断奔走于世事之中,却不知何去何从,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迷茫。
“长堤隐落月,驻马一回首。春风柳梢黄,定得西归否。”诗人站在长堤之上,望着隐没在落月中的景色,不禁驻足回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归途的期待。整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变迁,寓言般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