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一》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

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

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钵但僧瓢。

独龙下视皆陈迹,追数齐梁亦未遥。

(0)
翻译
只见四方的坟墓高耸入半空,生死之事难以向寂寥的星空询问。
化身向东返回,不知会到达哪个国家,吉祥的景象从西方回归,自然是本国朝廷的象征。
遗留的寺庙门口不再是皇权之路,古老的池塘中只有僧人的木瓢而无宝物。
孤独的龙俯瞰,一切往事都成为尘埃,追溯到齐梁时期也并不遥远。
注释
方坟:四方的坟墓。
参寥:寂寥的星空,代指无法解答的问题。
应身:化身。
瑞像:吉祥的景象。
辇路:专供皇帝乘坐的车马通行的道路。
僧瓢:僧人用来盛水或食物的木瓢。
龙:这里可能象征着帝王或重要人物。
齐梁: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两个朝代。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思考。

"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方坟指的是古墓,涌半霄则是天气低沉,云雾迷漫的景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与死亡时所表现出的哲学思考,生死问题难以用常理去解答,只能依靠内心的参悟。

"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归属感和文化认同。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国家和文化根源的向往,无论身处何方,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和文化中。

"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钵但僧瓢。"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荒废的寺庙场景,寺庙虽然还有门,但不再是车马穿行之地;古老的池塘旁,只剩下僧人用的小瓢来汲水。这两句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遗迹,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独龙下视皆陈迹,追数齐梁亦未遥。" 这两句则是诗人从高处俯瞰所见景象的描述,其中“独龙”通常指的是孤独的山峰或建筑物,“下视皆陈迹”意味着眼前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的遗迹。而“追数齐梁亦未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那些伟大成就的赞叹,即便是如齐、梁这些辉煌一时的朝代,时间也已经证明它们并非永恒。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次韵和吴中芳蘅孙六十述怀二首·其二

年来盛倡新文化,愤甚君苗笔砚焚。

旧学如君钦邃密,好诗惠我喜缤纷。

引觞斟满多佳趣,味道知腴饫古芬。

介弟殷勤示珍著,愧无一面祗瞻云。

(0)

和曹颖甫同年春草四首用王渔洋秋柳韵四首·其四

断肠题句有谁怜,杜宇声声和晓烟。

血染柔茵云漠漠,骨枯平陆恨绵绵。

难乾陌洒铜驼泪,又到郊驰铁骑年。

一样萋萋供幽赏,澄江差胜沪江边。

(0)

消寒五集曹远老命题拈得清字儗循旧例赋诗分赠二十三首·其十三赠慰农老表弟

读君旅居集,佳句似阴铿。

迟和惭余拙,多能莫汝争。

辉光分太乙,芒角逼长庚。

嘉植西园茂,松风拂几清。

(0)

赠姚劲秋先生

昨从白下访良朋,儗识荆州憾未能。

郑国名卿思惠济,焦山胜地许同登。

秣陵土厚文思壮,浙水源清气宇澄。

更羡淞阳时税驾,主盟诗社兴飞腾。

(0)

赠徐慎侯先生

回首音尘近卅年,相逢各自话前缘。

斯文未丧尊先圣,大雅能扶赖后贤。

北望觚棱成泡影,西游车辙化云烟。

咨询旧雨增惆怅,一叙情怀一惘然。

(0)

次韵和谢君冶盦兼答章君松盦二首·其一

小春佳日暴秋阳,天气晴和夜不霜。

十哲同堂今盛事,百年衰运此重光。

人人争祝千龄宴,岁岁欢胪九酝觞。

尤喜菊为延寿客,藉斯煊染兴弥长。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