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清祗合力为儒,不可家贫与善疏。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
时清祗合力为儒,不可家贫与善疏。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
诗人通过这首简短的五言绝句,展现了自己淡泊名利、崇尚读书生活的情怀。"时清祗合力为儒"表明在一个平静的时代,个人应该将力量汇聚到学问上,这里的"儒"指的是儒家思想,即通过学习和修身来提升自身。接下来的"不可家贫与善疏"则是说不能让家庭贫穷而导致美德疏远。
中间两句"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描绘了诗人为了满足对知识的渴望,不惜牺牲物质财富,以土地换取书籍的情形。这里的“一床书”既是数量上的描述,也象征着诗人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态度。
后两句"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诗人在秋高气爽之际,顺着小溪采摘果实,然后走出竹林,在初上的明月下吟诵自己的诗篇。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末句"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表达了一种对比。诗人通过阅读古籍获得的知识与老农们辛勤耕作的生活形成鲜明对照,而老农们对于诗人的选择可能感到困惑和不解,但诗人坚信通过学习古代典籍能得到更深远的智慧,这种智慧甚至超过了耕地的劳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