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
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九月十月争破颜。
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
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九月十月争破颜。
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自然景象,诗中的洞庭仙山,只生长着橘树,而不见凡木与梨栗。这表明了作者对高洁和卓尔不群的审美情趣。诗中提到的“真子无私自不栽”,意味着橘树的生长是自然而然,不受人为干预,这种纯粹性与独特性吸引了诗人的喜爱。
接着,诗人描写了一株在阶下自发地长出的橘树,其细叶繁枝在露水中显得格外新鲜。橘树四季常绿,与春天的生机无关,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与永恒的一种赞美。
诗人质疑了这种观点,认为橘树如果没有道德性,那么它为何会独自来到人间?这实际上是在探讨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橥树生长环境选择的好奇和欣赏。
二月三月,山中气候初显温暖,诗人最喜欢那低矮的檐下几株短小的橘树。白花不需要借助乌鸦的传说(指古代传说中的乌衔花),因为自然风吹就能使其香满手,而到了九月十月,橘子争相破裂颜色更加鲜明。
金黄色的果实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一夜之间天气晴朗,整个山头都弥漫着橘子的清香。这番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欣赏。
最后,诗人提到“天生珍木异于俗”,指出这些橘树与众不同,是上天赋予的珍奇之物。因此,即使是平凡的俗士,在遇见这样不寻常的美景时,也不敢轻易触碰。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事物保持敬畏之心的态度。
在清凉的阴影中,独自漫步至禅房起身的时候,诗人会徘徊观赏,感受自然界给予的心灵滋润。然而即便如此,也总觉得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喜悦和向往。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永无厌倦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无法穷尽的赞叹。
忆昔识君年弱冠,风流文酒长耽玩。
无事频过交翠堂,觥筹往往行无算。
二月山塘柳色青,玉箫金管醉中听。
可怜明月初三夜,最忆春风第一亭。
沉沉玉漏鸣街鼓,寂寂春阴月停午。
灯前一曲《柘枝》新,小玉傞傞踏筵舞。
云散花残事已空,秦淮水榭又相逢。
三条共剪深更烛,五夜同听锁院钟。
数载飘零不相见,去年忽睹云卿面。
待诏吾留金马门,修书君上南熏殿。
只今天子急循良,莫恨天涯道路长。
乌撒白苗生似鹿,畲丁溪子狠如羊。
边氓正欲烦君抚,况有君家《理县谱》。
九溪斜绕葛蛮司,十洞遥连金竹府。
不知握手在何年,离别今朝倍黯然。
待尔归来寻旧约,月明重泛虎丘船。
《送蒋树存之官馀庆》【清·惠士奇】忆昔识君年弱冠,风流文酒长耽玩。无事频过交翠堂,觥筹往往行无算。二月山塘柳色青,玉箫金管醉中听。可怜明月初三夜,最忆春风第一亭。沉沉玉漏鸣街鼓,寂寂春阴月停午。灯前一曲《柘枝》新,小玉傞傞踏筵舞。云散花残事已空,秦淮水榭又相逢。三条共剪深更烛,五夜同听锁院钟。数载飘零不相见,去年忽睹云卿面。待诏吾留金马门,修书君上南熏殿。只今天子急循良,莫恨天涯道路长。乌撒白苗生似鹿,畲丁溪子狠如羊。边氓正欲烦君抚,况有君家《理县谱》。九溪斜绕葛蛮司,十洞遥连金竹府。不知握手在何年,离别今朝倍黯然。待尔归来寻旧约,月明重泛虎丘船。
https://shici.929r.com/shici/q3pe1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