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如梦复如痴,荏苒春光欲暮时。
啼比杜鹃先有血,愁同杨柳更多丝。
林花开遍谁为主,社燕重来亦似悲。
寒食已过非禁火,闭门犹自绝晨炊。
此心如梦复如痴,荏苒春光欲暮时。
啼比杜鹃先有血,愁同杨柳更多丝。
林花开遍谁为主,社燕重来亦似悲。
寒食已过非禁火,闭门犹自绝晨炊。
这首诗《清明日感怀》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以及清明时节哀思的深刻感悟。
首联“此心如梦复如痴,荏苒春光欲暮时”,开篇即以“如梦”、“如痴”形容内心感受,与“荏苒春光欲暮时”的景象相呼应,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匆匆、春色将逝的感慨,内心既恍惚又迷离,如同梦境般虚幻。
颔联“啼比杜鹃先有血,愁同杨柳更多丝”,运用了杜鹃啼血和杨柳多丝的典故,分别象征哀伤和愁绪。杜鹃鸟的啼叫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痛苦,而杨柳的枝条则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忧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复杂情感。
颈联“林花开遍谁为主,社燕重来亦似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林中的花开花落,似乎没有主宰者,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规律的不可控;而归来的社燕,也似乎带着一丝悲凉,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寒食已过非禁火,闭门犹自绝晨炊”,点出了清明节的习俗背景。寒食节过后,按照传统应恢复烟火,但诗人却选择闭门谢客,甚至断绝了早上的炊烟,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逃避现实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哀思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北崖玄武暮,黕黑如积铁。
东厓劫火馀,绚烂开锦缬。
就中岭头一峰凸朴奇,剩费寒云几千叠。
摩围可望不可到,青壁无梯猿叫绝。
林烟日射彩翠新,跬步疑有黄金阙。
画工胸次墨汁满,那得冰壶贮秋月。
直须潮阳老笔回万牛,露顶张颠挥醉帖。
石门细路无涧泉,行人饥渴挽不前。
辛苦黄榆三十里,岂知却有看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