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烟低,池水浸。一带帘栊,几处莺声唤。
绣线休挑歌莫按。催上鞦韆,挽脱泥金襻。
翠眉颦,云髻乱。愿做游丝,不放桃花瓣。
归骑踌躇杨柳岸。柳外斜晖,蓦地香风散。
草烟低,池水浸。一带帘栊,几处莺声唤。
绣线休挑歌莫按。催上鞦韆,挽脱泥金襻。
翠眉颦,云髻乱。愿做游丝,不放桃花瓣。
归骑踌躇杨柳岸。柳外斜晖,蓦地香风散。
这首《苏幕遮·鞦韆》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乐图景。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草烟低,池水浸”,开篇即以轻柔的笔调描绘了春日清晨的景象,草地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池水倒映着天空与周围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一带帘栊,几处莺声唤”,接着词人将视线转向了园林之中,一排排的帘栊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几声黄莺的啼鸣在空中回荡,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泼。
“绣线休挑歌莫按”,这里通过“绣线”和“歌”两个意象,暗示了女子们在春日里忙碌于绣花、唱歌的情景,展现了她们的闲适与快乐。
“催上鞦韆,挽脱泥金襻”,词人进一步描绘了儿童们在鞦韆上的欢乐场景,他们或高或低,享受着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泥金襻”的细节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翠眉颦,云髻乱”,通过女子的面部表情和发型的变化,表现了她们在游玩中的轻松与自在。
“愿做游丝,不放桃花瓣”,表达了人们希望时间停留,不愿让美好的春日时光匆匆流逝的心愿,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归骑踌躇杨柳岸”,描绘了游玩结束时的情景,马儿在杨柳岸边徘徊,似乎也在留恋这美好的时光。
“柳外斜晖,蓦地香风散”,最后以夕阳西下、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的景象收尾,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是对大自然美好馈赠的感激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人们在春日里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寒食年年好,今年迥不同。
秋千与花影,并在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