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赠青潍将谢承制》。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武将谢承制的赞赏和期许。
"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这两句表达了对君主意志的肯定,认为天子有意铸造虎符,以示军权的重要性。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中央集权和军事力量的重视。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这里描写的是武将谢承制被授予指挥三十六营、统领五千士兵的情景,显示了他在军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力。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这两句通过历史的例子来强调文武兼备的重要性。在古代中国,周文王、汉高祖刘邦都是以文治天下而著称的君主,同时也都有着出色的武功和军事才能。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谢承制个人修养的赞赏,认为他既精通文学又擅长武艺,不需要像古代著名兵法家孙武和吴起那样专门研习军事理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引用和对当时将领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文武兼备的理想,以及对于强大中央集权和军事力量的向往。
宛转杨柳陌,荒凉琉璃界。
栋梁靡孑遗,墙壁馀半在。
云昔香积厨,祝融偶不戒。
赤帜胜势张,水云下风拜。
焦烂无其人,一举致大败。
放参僧尽散,馀者三五辈。
借问四天下,有象孰无坏。
譬诸鸟栖林,林空鸟相背。
曲突善后计,彼方谓蒂芥。
道左冀檀那,识之尚未逮。
陡然冰冷,听山樵渔鼓,游仙一阕。
不待三声肠已断,惹得咽喉呜咽。
黄面瞿云青莲居士,罢击催诗钵。
分班而坐,鼓音点点疏越。
是甚任侠荆高,酒酣胆壮,双耳轮根热。
汉武秦皇犹挂口,笑杀诸天菩萨。
塞北金铙,江东铁板,总是离骚跋。
令人深省,两堂不用齐唱。
廿载同随,半生同病,韶华恰又相同。
愧巨源才学,说甚山公。
每思冀缺齐眉好,几年来、庑下劳春。
我耻无闻,卿伤见恶,忧恨重重。回头坎坷途中。
只如今相对,也算难逢。笑充囊诗卷,未救奇穷。
谢卿莫漫羞贫贱,有云海、洗荡心胸。
太冲娇女,渊明劣子,且醉花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