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中秋才七日,明月堂前秋可即。
山深水远断人踪,僧云居此探消息。
老松夭矫双凤翔,翠色依月新凝光。
神仙所居无乃是,我来访古摩藓苍。
夜长月正当窗白,风入松梢声划划。
娥江元自通涛江,脱似江潮撼僧床。
君不见东坡先生豪一世,寄语重门休便闭。
胸中吐出黄初诗,诗势如潮夐无比。
又不见后山居士真仙人,每遇奇观精神生。
悠悠江水流不尽,晚日浮沈潮势平。
披衣起坐寂无语,松影参差复如故。
风声四散不暂停,遥见江流趁东去。
此去中秋才七日,明月堂前秋可即。
山深水远断人踪,僧云居此探消息。
老松夭矫双凤翔,翠色依月新凝光。
神仙所居无乃是,我来访古摩藓苍。
夜长月正当窗白,风入松梢声划划。
娥江元自通涛江,脱似江潮撼僧床。
君不见东坡先生豪一世,寄语重门休便闭。
胸中吐出黄初诗,诗势如潮夐无比。
又不见后山居士真仙人,每遇奇观精神生。
悠悠江水流不尽,晚日浮沈潮势平。
披衣起坐寂无语,松影参差复如故。
风声四散不暂停,遥见江流趁东去。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在明月堂内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洒满堂内的景象,以及深山远水间僧人探寻消息的情景。老松树的姿态如同双凤飞翔,其翠绿的颜色在月光下显得更加鲜明。诗人将明月堂视为神仙居住之所,自己则前来探访,感受古迹的沧桑。
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风声从松梢传来,划破寂静。诗人提到娥江与涛江的交融,仿佛江潮摇动着僧人的床榻。他引用了苏轼和陈师道的例子,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豪情壮志的向往,同时也描绘了自己在静谧环境中独自思考的情景。风声四起,却未停止,远处江流向东而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古代文化的追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君不见天台贺季真,鉴湖一曲光泠泠。
又不见钱塘林处士,西湖千载成高名。
千顷菰蒲抹岸白,几树寒梅疏影横。
呼吸湖光映湖绿,两公便谓得此生。
吾僚胸次本丘壑,中有林贺之高情。
银盘夜色清镜动,便欲邀汝成三人。
旋喜叵罗金在眼,肯议仙桂来无根。
前时六浊皆运出,招此不夜归重城。
未蒙濡沫到恶客,先苦诗句来缤纷。
思君对洗同一静,大胜狂歌归四明。
小亭山半枕。又一番园林,春事整整。微阴护轻冷。
早蜂狂蝶浪,褪黄消粉。阑干日永。
数花飞、残崖断井。
仗何人、说与东风,莫把老红吹尽。休省。
烟江云嶂,楚尾吴头,自来多景。愁高怅远。
身世事,但难准。
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算鸱夷、办却扁舟,个中杀稳。
倚舵秋江浒,明日征帆轻。
从头点检身世,百事已圆成。
及第曾攀龙首,仕宦曾居鸱阁,衣锦更光荣。
若又不知止,天道恐亏盈。借称呼,遮俗眼,便归耕。
但馀心愿,朝暮香火告神明。
一愿君王万寿,次愿干戈永息,三愿岁丰登。
四愿老安乐,疾病免相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