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水芙蓉入眼明,败荷枯草闹秋声。
疏云不雨阴长定,唤起诗怀酒兴清。
照水芙蓉入眼明,败荷枯草闹秋声。
疏云不雨阴长定,唤起诗怀酒兴清。
此诗描绘了湖畔秋景之静美与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首句“照水芙蓉入眼明”以“照水芙蓉”为喻,生动展现了水中荷花的明艳与生机,仿佛直接映入诗人的眼帘,令人心生愉悦。次句“败荷枯草闹秋声”,通过“败荷”与“枯草”的形象,以及“闹秋声”的描述,不仅勾勒出秋天特有的萧瑟景象,更赋予了自然界的声响以生命力,展现出一种动态之美。
接着,“疏云不雨阴长定”一句,以“疏云”和“不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阴沉的氛围,暗示着天气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微妙情绪。最后,“唤起诗怀酒兴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景色时,内心涌动的创作欲望与饮酒的兴致,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湖上秋景的静态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巧妙结合,呈现出一幅既有视觉美感又富含情感深度的画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穿林傍水几平章,合有春风到草堂。
自入冬来多是暖,无寻花处却闻香。
枝南枝北一轮月,山后山前两履霜。
直看过年开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
津亭遥望草萋萋,空旷清怀与物齐。
春水倒行潮欲上,晚云平压日先低。
高城览古人何在,远渡伤离客自迷。
好共山翁同出处,不随朝骑五门西。
儿行十里程,母心千里逐。
昔者子曾子,不忍离一宿。
今我独何为,旅食久辇毂。
来时月中秋,坐待阳初复。
薄命难推挽,阔步窘边幅。
慰藉烦友朋,栖迟愧僮仆。
画饼唐生相,说河严子卜。
世态方奔竞,人情虑反覆。
夫岂不怀归,所恶在欲速。
眉寿翠涛春,洞庭霜橘熟。
亦足尽亲欢,何必此微禄。
道人家住庐山寺,信脚东游二千里。
三年饱吃浙西饭,不曾咬著浙西米。
大川恶拳打不活,石溪浅水浸不死。
自言辣手难近傍,祇有痴绝较些子。
要从窗下看庐山,归卧溪声山色里。
了无玄字涴胸怀,肯将佛法挂唇齿。
漠漠重湖五老前,衮衮九江千嶂底。
空手携锄种白石,赤脚提篮挈流水。
有问参寻事若何,向道今年秋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