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听山东诏,甘泉息夜烟。
玺膺新玉帛,图贡旧山川。
望切尧民日,忧形杞国天。
中原尤感泣,不独老臣然。
自听山东诏,甘泉息夜烟。
玺膺新玉帛,图贡旧山川。
望切尧民日,忧形杞国天。
中原尤感泣,不独老臣然。
此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官员在接到朝廷命令后,心中涌动着对国家山河的深厚情感和忧虑。首句“自听山东诏”表明诗人在听到来自山东地区的诏书之后,“甘泉息夜烟”则是形象地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凉,水流潺潺声中带着一丝安详。
接着“玺膺新玉帛”展现了朝廷赐予的荣誉和新的开始,而“图贡旧山川”则是诗人对古老山川的缅怀之情,表明他心系故土。第三句“望切尧民日”中,“尧民日”指的是理想中的太平盛世,诗人在向往那种和谐安宁的时代。
“忧形杞国天”则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杞国"此处代指国家。最后两句,“中原尤感泣,不独老臣然”,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原(即黄河流域一带)所承载的历史沉重与个人情感深厚,这份感慨并不仅限于年迈的臣子。
整首诗通过对诏书的回应,展现了诗人的忠诚、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是一首表达深沉情感和高尚理念的佳作。
得水能仙,似汉皋遗珮,碧波涵月。
蓝玉暖生烟,称缟袂黄冠,素姿芳洁。
亭亭独立风前,照冰壶澄彻。
当时事,琴心妙处谁传,顿成愁绝。
六出自天然,更一味清香浑胜雪。
西湖秋菊寒泉,似坡老风流,至今人说。
殷勤折伴梅边,听玉龙吹裂。
丁宁道,百年兄弟,相看晚节。
江南春早。
问江上寒梅,占春多少。
自照疏星冷,只许春风到。
幽香不知甚处,但迢迢、满汀烟草。
回首谁家竹外,有一枝斜好。
记当年、曾共花前笑。
念玉雪襟期,有谁知道。
唤起罗浮梦,正参横月小。
凄凉更吹塞管,漫相思、鬓华惊老。
待觅西湖半曲,对霜天清晓。
倚晴空。
爱湖光潋滟,楼影青红。
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
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
骚人洒墨香浓。
幽情要眇,雅调惺松。
天上菖蒲五色,倩掺掺素手,分入雕锺。
新欢往恨,一时付与歌童。
斜阳正好,且留连、休要匆匆。
应须倒尽郫筒。
归鞭笑指,月挂苍龙。
凤历开新,正微和乍转,丽景初晓。
五荚蓂舒,光映玉阶瑶草。
在在东风语笑。
庆此日、虹流电绕。
鲸波静,翠涌鳌山,嵩呼声动云表。
绛节霓旌缥缈。
望珠星灿烂,紫微深窈。
琬液香浮,露湿蟠桃犹小。
叠叠仙韶九奏,知春到、人间多少。
蓬莱外,若木扶疏,万年枝上长好。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沈水香球。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新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千机云锦里。
看并蒂新房,骈头芳蕊。
清标艳态,两两翠裳霞袂。
似是商量心事。
倚绿盖、无言相对。
天蘸水。
彩舟过处,鸳鸯惊起。
缥缈漾影摇香,想刘阮风流,双仙姝丽。
闲情不断,犹恋人间欢会。
莫待西风吹老,荐玉醴、碧筒拼醉。
清露底。
明月一襟归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