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室腥膻沸战场,翠华漂泊幸炎荒。
孤忠死国悲萍梗,万乘随潮溺苇航。
俎豆祇今祠太后,渔樵犹自忆天王。
可怜收泪朝衣湿,落日悲风易惨伤。
宋室腥膻沸战场,翠华漂泊幸炎荒。
孤忠死国悲萍梗,万乘随潮溺苇航。
俎豆祇今祠太后,渔樵犹自忆天王。
可怜收泪朝衣湿,落日悲风易惨伤。
这首诗《崖门吊古》以明代理学家云上行的笔触,深沉地描绘了南宋末年崖门海战的历史场景与悲壮情感。诗中不仅展现了宋室衰败、君臣流离失所的凄凉景象,更蕴含了对忠贞不渝、为国捐躯精神的深切缅怀。
首联“宋室腥膻沸战场,翠华漂泊幸炎荒。”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将宋室的衰败与君主的颠沛流离展现得淋漓尽致。腥膻战场与翠华(皇帝仪仗)的对比,凸显了国家的动荡与君主的无奈;“沸战场”与“幸炎荒”的转折,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暗示了君主在危难中的侥幸与逃亡。
颔联“孤忠死国悲萍梗,万乘随潮溺苇航。”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孤忠”与“萍梗”、“万乘”与“苇航”的对比,形象地刻画了忠臣的牺牲与君主的无助。孤忠之士为国捐躯,其悲痛如同浮萍无根,而君主却如随波逐流的苇航,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颈联“俎豆祇今祠太后,渔樵犹自忆天王。”转而描述后世对历史的追忆。俎豆(祭祀用品)与太后相联系,暗示了对先皇的纪念;而“渔樵”与“天王”的对话,则象征着民间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这一联体现了历史记忆的传承与民间情感的深厚。
尾联“可怜收泪朝衣湿,落日悲风易惨伤。”以个人情感的抒发结束全诗。朝衣湿透,象征着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深哀悼;落日悲风,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强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这一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忠贞精神的崇高敬意。
综上所述,《崖门吊古》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对忠诚、牺牲与历史记忆的深情赞歌。云上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将南宋末年的悲壮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发了人们对历史、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吴王筑土山为址,俯视水云三百里。
台中歌舞萃华丽,金碧巑岏眩珠翠。
江花泛泛浮鸱夷,会稽思霸甘卑辞。
千金不买西子笑,一舫竟逐陶朱归。
丹砌草深麋鹿卧,凄凄棘露沾人衣。
阖庐丘墓虎为卫,至今钟磬闻馀悲。
游人不悟国倾亡,松间援笔题真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