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别无奇,只有千万山。
千山万山中,其奇乃出焉。
下者为砚石,与世生云烟。
高者无系累,飘然出神仙。
忽生朱晦庵,追千万世前。
示千万世后,如日月当天。
呜呼新安生若人,不知再生若人是何年。
新安别无奇,只有千万山。
千山万山中,其奇乃出焉。
下者为砚石,与世生云烟。
高者无系累,飘然出神仙。
忽生朱晦庵,追千万世前。
示千万世后,如日月当天。
呜呼新安生若人,不知再生若人是何年。
这首诗描绘了新安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即以“新安别无奇,只有千万山”开始,意在强调新安地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连绵不绝的高山。在这千山万山中,“其奇乃出焉”,表明诗人对这些山峰的独特美景给予高度评价。
接着,“下者为砚石,与世生云烟”一句,描写了山中的岩石如同古时文人们用来磨墨的砚台,岁月流转中与世间的云烟共存,体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
“高者无系累,飘然出神仙”则是对山之高峻、超脱尘世的描绘,这些高峰如同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仿佛能让人通向神仙的境界。
诗人随后提及“忽生朱晦庵”,这里的朱晦庵可能是指某一特定的山洞或寺庙,它突兀出现,宛如追溯千万世之前的景象。紧接着,“追千万世前,示千万世后”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美景能够跨越时间的界限,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能让人们铭记。
最后一句“如日月当天”,将新安山之美比喻为与太阳和明月齐辉共照的壮观,强调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结尾处,“呜呼新安生若人,不知再生若人是何年”则流露出诗人的感慨,似乎在问自己或他人,能否再次遇见这样的人或者这样的美景,以及那将是哪个年代的事情。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蕴含着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