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季章和寄同舍韵·其一》
《答季章和寄同舍韵·其一》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论交万里外,意气薄云天。

孤舟日已远,拥书夜无眠。

骊珠从何来,光景明一川。

椟藏怀永好,欲报心茫然。

(0)
注释
论交:谈论交情。
万里外:远方。
意气:志向和情感。
薄云天:高洁如云天。
孤舟:独自一舟。
日已远:渐行渐远。
拥书:夜晚拥书。
无眠:难以入眠。
骊珠:比喻珍贵之物。
光景:景象。
明一川:照亮眼前如川流。
椟藏:珍藏。
怀永好:心中的美好愿望。
欲报:想要回报。
茫然:迷茫。
翻译
与远方的朋友谈论交情,心意高洁如云天。
独自一舟渐行渐远,夜晚拥书却难以入眠。
那颗珍贵的骊珠从何而来,照亮了眼前的景象如川流不息。
珍藏心中的美好愿望,想要回报却感到迷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答季章和寄同舍韵(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交往之情感深厚的诗句。

"论交万里外,意气薄云天。"

这一联通过“万里”强调了空间上的遥远,但却以“意气”相连,将心灵的交流置于物理距离之上。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法,用来表达超越时空的深厚情谊。

"孤舟日已远,拥书夜无眠。"

诗人借“孤舟”形象表明自己的孤独与遥远,同时通过“日已远”和“夜无眠”,传达了因思念朋友而无法安心休息的情感状态。这里的“拥书”则是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纪念。

"骊珠从何来,光景明一川。"

这两句诗通过美丽的自然画面——骊珠(珍贵的宝石)和光景(可能指月光或星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通常被解读为对友情纯洁与高尚的赞美。

"椟藏怀永好,欲报心茫然。"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深厚的情谊长久保存(椟藏),并且内心充满了对朋友的报答之情。这份报答之情又如同广阔无垠的大海,难以言表。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传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这段友谊的珍视和向往。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遥哭秋涛

云淙一出人皆望,天宇频倾势莫收。

若水挝唇无二日,文龙指腹定千秋。

忍将礼乐随身去,尽把心肝报主休。

自有容台遗稿在,长偕正气世间留。

(0)

再寄阿谁

三百年来一老臣,蹁跹双袖白纶巾。

数茎霜雪留前代,半幅江山付后人。

诸祖传灯能共證,满庭流水未全贫。

遥知桥畔梅花发,极目寒边欲寄春。

(0)

木公以新斋成述怀诗六首寄山中依韵奉和·其六

只在铁桥畔,寒梅绕屋花。

可怜清晓梦,唤醒隔窗鸦。

岁暮日逾促,乡遥愁更赊。

那堪几相识,咫尺即天涯。

(0)

辛卯寓普济作八歌·其一

罪夫罪夫胡不死,百千捶楚馀头趾。

乡国遥遥一万里,中有蔓棘及弧矢。

骨肉丧尽不得归,远碛苍茫大风起。

大风起兮沙闭天,谁非人子兮心惄然。

安得手扶白日兮,上照四塞之荒烟,下照万丈之黄泉。

(0)

读未央上黄岩诗有感用原韵三首·其二

我往匡庐日,君乘江上涛。

金轮雾欲散,巫山云尚帱。

行藏从此异,贡水忽相遭。

学道如积薪,内顾发呼号。

(0)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十一

一僧腰背曲,见予多笑颜。

少小绝世味,中岁历苦艰。

一从戈甲兴,展转岛屿间。

来此十载馀,不复问人寰。

日日荷锄出,日日负薪还。

自言用力惯,一生不敢閒。

令我闻斯言,惕然愧素餐。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