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棱层如削玉,一派悬泉泻寒绿。
平生山水性贪婪,聊与白云相伴宿。
松风竹露有馀清,夜伴孤月依檐楹。
神凝气爽睡无梦,不闻楼上霜钟鸣。
庵头禅翁头雪白,麻衣草履提筇策。
谓予久与世缘疏,青眼逢迎喜诗客。
三峰高兮溪水深,造物留之无古今。
新生松竹不须剪,四时风露常萧森。
粥罢收盂知我去,殷勤乞与题诗句。
山头尘土任茫茫,白云自在来时路。
三峰棱层如削玉,一派悬泉泻寒绿。
平生山水性贪婪,聊与白云相伴宿。
松风竹露有馀清,夜伴孤月依檐楹。
神凝气爽睡无梦,不闻楼上霜钟鸣。
庵头禅翁头雪白,麻衣草履提筇策。
谓予久与世缘疏,青眼逢迎喜诗客。
三峰高兮溪水深,造物留之无古今。
新生松竹不须剪,四时风露常萧森。
粥罢收盂知我去,殷勤乞与题诗句。
山头尘土任茫茫,白云自在来时路。
这首诗描绘了三峰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在此地的宁静生活。首句“三峰棱层如削玉,一派悬泉泻寒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三座山峰的峻峭与瀑布的清澈,展现出自然界的雄奇与美丽。接着,“平生山水性贪婪,聊与白云相伴宿”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愿意与白云为伴,寄宿于自然之中。
“松风竹露有馀清,夜伴孤月依檐楹”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清幽,松风竹露带来余音绕梁的清新,孤月映照在檐楹之上,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接下来,“神凝气爽睡无梦,不闻楼上霜钟鸣”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状态,仿佛与世隔绝,心灵得到了净化。
“庵头禅翁头雪白,麻衣草履提筇策”则引入了一位老和尚的形象,他头戴白发,身着麻衣草履,手持竹杖,与诗人形成了对比,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追求。老和尚对诗人的到来表示欢迎,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尊重与欣赏。“三峰高兮溪水深,造物留之无古今”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三峰与溪水的存在似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最后,“新生松竹不须剪,四时风露常萧森”是对自然生长的赞颂,无论四季更迭,松竹自会保持其萧瑟之美。而“粥罢收盂知我去,殷勤乞与题诗句”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老和尚在诗人离开后,请求留下诗句作为纪念,显示出他对诗歌艺术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思的作品。
银云缥缈。正石梁倒挂,飞下晴昊。
早挽悬河,高泻鲸宫,洪声百步低小。
分明仙仗崆峒过,又化作,归帆杳杳。
倚参差,翠影红霞,远落明湖残照。曾共呼龙夭矫。
几回过月下,先种瑶草。
九叠屏风,青鸟冥冥,更约谪仙重到。
昨梦骑黄鹄,飞不去、和天也笑。
等恁时、秋夜携琴,已落洞天霜晓。
畴昔登贤书,夫子持文衡。
每见辄忽别,问端不能更。
一从齿周行,后先佐司成。
未几奉辟书,复接台中评。
词色陶春和,风味浥秋清。
人生事好乖,岁晚意始倾。
云何千里去,一节湘中行。
留行我无说,脱去公方荣。
人言转输重,我视锱铢轻。
望之拾遗愿,公岂少此情。
向来否泰疏,上亦知忠诚。
公身有内外,公意无亏盈。
雁来书可慰,细数新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