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辛苦事犁锄,刚厌青山绕故居。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
少年辛苦事犁锄,刚厌青山绕故居。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诗中的意境平和而深远,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淡泊名利的哲学思考。
"少年辛苦事犁锄"一句,描绘了年轻时期为了生计所做的辛勤劳作,犁地锄草是农耕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的“犁锄”暗示了一种对土地的深刻依恋和对自然的尊重。
接着,“刚厌青山绕故居”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青山绿水环绕的家园产生了厌倦的情感。这个“厌”字用得巧妙,既有对故土的留恋,又不乏对平淡生活的一种超然。
"老觉华堂无意味"一句中,“老觉”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华堂”象征着繁华与奢侈,而“无意味”则透露出诗人对物质享受漠然的心态。
最后,“却须时到野人庐”一句,显示出诗人的选择,是在忙碌和喧嚣之外寻找宁静。这里的“野人庐”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超脱,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
总体来说,这四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从热爱故土到厌倦繁华,再到追求宁静自然的内心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是苏轼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远精神境界的体现。
孤根十月已先温,不待青春入烧痕。
冷艳一枝何处看,竹边池阁水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