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六野人庐》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六野人庐》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少年辛苦事犁锄,刚厌青山绕故居。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

(0)
注释
少年:年轻的。
辛苦:辛勤的。
事:从事。
犁锄:犁田锄地。
刚厌:刚刚感到厌倦。
青山:青翠的山峦。
绕:环绕。
故居:老家。
老觉:年老后觉得。
华堂:华丽的大厅。
无意味:没有乐趣。
却须:反而需要。
时到:时常去。
野人庐:乡间简陋的小屋。
翻译
年轻的农夫辛勤劳作,已经厌倦了青山环绕的老家。
年迈后觉得华丽的大厅不再有乐趣,反而时常想去乡间的简陋小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诗中的意境平和而深远,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淡泊名利的哲学思考。

"少年辛苦事犁锄"一句,描绘了年轻时期为了生计所做的辛勤劳作,犁地锄草是农耕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的“犁锄”暗示了一种对土地的深刻依恋和对自然的尊重。

接着,“刚厌青山绕故居”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青山绿水环绕的家园产生了厌倦的情感。这个“厌”字用得巧妙,既有对故土的留恋,又不乏对平淡生活的一种超然。

"老觉华堂无意味"一句中,“老觉”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华堂”象征着繁华与奢侈,而“无意味”则透露出诗人对物质享受漠然的心态。

最后,“却须时到野人庐”一句,显示出诗人的选择,是在忙碌和喧嚣之外寻找宁静。这里的“野人庐”象征着一种远离尘世、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超脱,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

总体来说,这四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从热爱故土到厌倦繁华,再到追求宁静自然的内心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是苏轼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远精神境界的体现。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童丱须知.膳羞八篇·其七

飞潜蠕动尽贪生,就死无辜或自鸣。

只可为亲甘旨具,自家口腹莫频亨。

(0)

弥坚小圃小春见梅

孤根十月已先温,不待青春入烧痕。

冷艳一枝何处看,竹边池阁水边村。

(0)

和答东流顿令罢官阻风

解印今朝去有期,何须更勒北山移。

了知风伯恳留意,正是攀辕卧辙时。

(0)

同游赏心亭用前韵·其二

赏心多乐事,快目喜联犀。

雪浪翻空急,江云过眼低。

天寒风着袂,兴尽马旋蹄。

归路仍泥滑,林间语竹鸡。

(0)

次韵张汉卿梦庵十八咏·其十一隐山岩

夫君活国手,爱此隐仙字。

行再出刀圭,可使民久视。

(0)

次韵张汉卿梦庵十八咏·其四玉沼

一泓湛无滓,绕砌如天成。

须眉彻底见,风浪何曾生。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