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斋客思,长傍愁阴黯黯。
乍迎得、芳姿多丽,睡足妆严。
烛底分明,羞侬丝鬓镜中添。
争如不见,几回独语,空赋香奁。
尽护幔纱,迷濛雾重,料峭风尖。
算犹胜、梨花孤馆,卧雨厌厌。
堆枕红云,更无春梦到江南。
几时嫣笑,日长风定,尽捲湘帘。
幽斋客思,长傍愁阴黯黯。
乍迎得、芳姿多丽,睡足妆严。
烛底分明,羞侬丝鬓镜中添。
争如不见,几回独语,空赋香奁。
尽护幔纱,迷濛雾重,料峭风尖。
算犹胜、梨花孤馆,卧雨厌厌。
堆枕红云,更无春梦到江南。
几时嫣笑,日长风定,尽捲湘帘。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幽静书斋中独自思念远方的心境。"幽斋客思"四字点明了环境和情绪基调,"愁阴黯黯"则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氛围。词中通过"乍迎得、芳姿多丽",赞美了眼前盛开的花朵,然而这美景并未能驱散作者的孤独,反而勾起了更深的愁绪。
"烛底分明,羞侬丝鬓镜中添",借烛光映照出自己增添的白发,暗示时光流逝和岁月沧桑,更增愁苦。接下来的"争如不见"表达了作者宁愿从未见过这美丽,以免徒然引发相思之情,只能独自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写下哀婉的词句。
"尽护幔纱,迷濛雾重,料峭风尖"描绘了室外的景色,雾气迷茫,寒风刺骨,与室内相对的温暖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孤寂。"梨花孤馆,卧雨厌厌"更是将自己比作梨花,在雨中凋零,表达了深深的落寞。
"堆枕红云,更无春梦到江南",枕头上的红云象征着梦境,但梦中却无江南的美好,暗示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最后以"几时嫣笑,日长风定,尽捲湘帘"收尾,期盼着春风和煦的日子,湘帘能够卷起,带来远方的笑容,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相聚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春天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远方的深深思念。
三高之风天与高,三高之灵或可招。
小山以后无此作,具区笠泽空寥寥。
几从垂虹荡双桨,寓目沧浪独怊怅。
笔端不倒三峡流,欲遽招之恐长往。
前身陶朱今董狐,襟抱磊落吞江湖。
瑰词三章妙天下,大书深刻江之隅。
我来诵诗凛生气,若有人兮在江水。
扁舟独钓脍鲈鱼,茶灶笔床归甫里。
先生固是丘壑人,只今方迫功与名。
谢公捉鼻恐未免,便看林薮生风云。
他年事业满彝鼎,乞身归来坐佳境。
不嫌俗士三斗尘,容我渔蓑理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