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游心六艺文,先皇成宪自常遵。
天人亲屈九重问,岭海同归一视仁。
已忝胪传魁众俊,复叨燕衎逮微臣。
终身祗佩丁宁训,远到功名愿自珍。
圣主游心六艺文,先皇成宪自常遵。
天人亲屈九重问,岭海同归一视仁。
已忝胪传魁众俊,复叨燕衎逮微臣。
终身祗佩丁宁训,远到功名愿自珍。
此诗语言典雅,思想深邃,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圣主的敬仰之情以及自身修养与文学创作的追求。
"圣主游心六艺文"一句,表明帝王胸怀博大,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皆为其所重,这不仅是对圣主文化素养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皇权神圣性的认同。
"先皇成宪自常遵"则强调了传统法度的重要性,表达了维护国家法制稳定性的理念。"天人亲屈九重问"一句,通过描绘帝王与臣子的关系,显示出一种理想化的人伦秩序,其中“九重”象征着权力的高深和圣主的尊贵。
"岭海同归一视仁"进一步强调了国家对所有疆土及子民的普遍关怀,这里的“岭海”指代四方,展现了皇帝包容并爱护天下众生的宽广胸襟。
接下来的"已忝胪传魁众俊,复叨燕衎逮微臣"两句,诗人自谦其才能不凡,又被赐予荣宠,进一步表达了对圣主的感激与忠诚之情。"终身祗佩丁宁训"则显示出诗人对于皇帝教诲的珍视和终生遵循。
最后,“远到功名愿自珍”一句,传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成就与声望的渴求,以及对圣主赐予荣誉的珍惜之情。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名节观念,也映射出作者希望通过文学创作留下不朽功业的心愿。
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诗人对于帝王文化、权威及其个人修养与追求的一种表达,充满了对皇权的尊崇和个人的道德理想。
杨公少颖脱,所职在文墨。
倏然受边寄,颇多殷褚惑。
战守境外专,安危幄中画。
逆竖擅天权,王公俱辟易。
振落股掌间,于中出奇策。
黄金若流水,出入恣所适。
颇采名流誉,兼收死士力。
老惫术亦穷,良为智者惜。
鲍叔相齐桓,举贤立霸功。
心知管夷吾,所以常见容。
一朝代齐相,烈烈营西东。
遂令王纲正,列国咸服从。
高谊薄云汉,羡彼双飞鸿。
后来结交者,自谓胶漆同。
见利竞毫发,相挤陷阱中。
昔若芝与兰,今为蒿与蓬。
古人不可见,邈焉想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