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雾雨,更吹起、裌衣寒。
正莽莽丛林,潭潭伐鼓,郁郁焚兰。
阑干曲、多少意,看青烟如篆绕溪湾。
桑柘绿阴犹薄,杏桃红雨初翻。飞花片片走潺湲。
问何日西还。叹扰扰人生,纷纷离合,渺渺悲欢。
想云軿、何处也,对芳时、应只在人间。
惆怅回纹锦字,断肠斜日云山。
东风吹雾雨,更吹起、裌衣寒。
正莽莽丛林,潭潭伐鼓,郁郁焚兰。
阑干曲、多少意,看青烟如篆绕溪湾。
桑柘绿阴犹薄,杏桃红雨初翻。飞花片片走潺湲。
问何日西还。叹扰扰人生,纷纷离合,渺渺悲欢。
想云軿、何处也,对芳时、应只在人间。
惆怅回纹锦字,断肠斜日云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雨之后的景象,东风吹拂着细雨和薄雾,更显得衣衫之寒。丛林中树木繁茂,潭潭作响的是伐鼓的声音,而郁郁葱葱的则是焚兰(一種香草)的气息。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但诗人心中的意绪却是复杂而深沉的。
“阑干曲”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而那“多少意”则是在询问那些记忆究竟有多少。随后,诗人观察着青烟缭绕于溪边的景致,这些景象似乎在提醒他生命中的离合与悲欢都是短暂且不可捉摸的。
接下来的“桑柘绿阴犹薄,杏桃红雨初翻”描述了春天的树木还未长成,而杏桃则是在细雨中初现红色,这里表现出季节变换之美。飞花片片,是春日常见的情景,但在这里,却与“问何日西还”相连,似乎诗人对归去之日有所期待或担忧。
“叹扰扰人生,纷纷离合,渺渺悲欢”一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生命中的聚散、悲喜都是无常的,这种感受让人不禁发出叹息。
最后,“想云軿、何处也,对芳时、应只在人间。”这里的“云軿”可能指的是梦境或是遥不可及之物。诗人似乎在询问这些美好时光究竟在何方,并坚信真正美好的时刻,只存在于人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记忆的深刻感悟。这不仅是一次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对人生无常与美好时光不可留恋的一种哲思。
玄飙作雪龙沙窟,万里吹花度南麓。
千门九衢堆已遍,翠崖丹壑沾应足。
曙辉寒素积崔巍,中天照耀琼瑶台。
羲和不知六龙在,仙人遥乘万鹤来。
依楼傍槛坠深院,轻罗白纻谁曾见。
已将弱舞斗回风,未遣明姿让流霰。
城中车马不动尘,党家金帐暖围春。
岂知穷巷衡门里,亦有当时高卧人。
旷达非所能,牢骚亦未敢。
功名阻坎坷,兵火濒危险。
颓然盛年去,久矣壮心减。
同龛老弥勒,终日门双掩。
忽吟天问篇,戏语非讥贬。
譬如蚯蚓蛙,吟噪偶阴窞。
焉能执曲谱,细以宫商检。
劳公古谊深,规我客气敛。
宁知无文字,何处著嗤点。
公看水中月,流影忽冉冉。
月落水无痕,空色两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