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爨辞景云,夜宿投庵下。
山中俗朴长幼淳,也解闻风礼贤者。
自愧虚声诳世间,到处令人误惊诧。
午爨辞景云,夜宿投庵下。
山中俗朴长幼淳,也解闻风礼贤者。
自愧虚声诳世间,到处令人误惊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与弼在山中住宿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午爨辞景云,夜宿投庵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中午时分,炊烟升起,与云朵相接,夜晚则投宿于山中的庵堂之下,这样的场景既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山中俗朴长幼淳,也解闻风礼贤者”一句,赞美了山中居民的淳朴民风,不论老少都懂得尊敬贤能之人,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社会风气的赞赏和向往。这不仅是一种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和谐关系的向往。
然而,“自愧虚声诳世间,到处令人误惊诧”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名声在外,却未能真正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反省。他意识到自己的名声可能误导了他人,使人们对他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或惊讶,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行为与社会期望之间落差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真实自我与外界认知之间差异的敏感察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个人名声与内心追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流露和深刻的自我反思,诗作呈现出一种内省与超脱的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