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母久未葬,魂冷常夜嘶。
病妇槌心号,血尽身为泥。
我死不自惜,少忍赋有甓。
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
两母久未葬,魂冷常夜嘶。
病妇槌心号,血尽身为泥。
我死不自惜,少忍赋有甓。
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适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离世后的哀伤和无奈。诗中“两母久未葬,魂冷常夜嘶”两句,描绘了一种极度悲痛的情景,两位母亲去世而尸骨未能安葬,灵魂似乎在寒冷的夜晚发出凄厉的呼唤。这种描写传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现实无力的愤懑。
接下来的“病妇槌心号,血尽身为泥”两句,则形象地描述了一位生病的妇女在极度痛苦中挣扎,她的心如同被钉子锤击,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甚至到了生命力耗尽、身体虚弱如泥的地步。这不仅是对病痛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深切创伤。
“我死不自惜,少忍赋有甓”表达了诗人面对亲人的离世,自己也愿意放弃生命去换取他们的安息,只要能稍微减轻些许痛苦。这里的“赋有甓”可能是指希望能够为逝者找到一个安宁之地。
最后,“何当深九仞,更与崇四尺”则是在表达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渴望,期盼着有一天能给亲人们建造一座足够深和宽敞的墓穴,以示永恒的哀思。这里的“深九仞”和“崇四尺”都是形容墓穴的大小,显示了诗人对逝者安葬的迫切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亲人离世后的痛苦描写,以及对未来的渴望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哀思深沉和对生命尊严的珍视。
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
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
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
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
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
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
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
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
春寒未定。
是欲近清明,雨斜风横。
深闭朱门,尽日柳摇金井。
年光自趁飞花紧。
奈幽人、雪添双鬓。
谢山携妓,黄垆贳酒,旧愁慵整。
念壮节、漂零未稳。
负九江风笛,五湖烟艇。
起舞悲歌,泪眼自看清影。
新莺又向愁时听。
把人间、如梦深省。
旧溪鹤在,寻云弄水,是事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