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藜苋便充肠,丞相何须一万羊。
宾客馀餐到僮仆,不知金紫是愁囊。
小人藜苋便充肠,丞相何须一万羊。
宾客馀餐到僮仆,不知金紫是愁囊。
这首诗以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贫富差距与道德观念的扭曲。首句“小人藜苋便充肠”描绘了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他们以粗陋的食物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生活简朴而艰辛。接着,“丞相何须一万羊”则转向对权贵的讽刺,指出高官显贵们即使拥有无尽的财富,仍不满足,甚至不惜耗费巨资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体现了物质财富与精神满足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贪欲与不公。
后两句“宾客馀餐到僮仆,不知金紫是愁囊”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它指出,权贵们的奢侈生活并非建立在个人努力或正当获取之上,而是通过剥削他人和社会资源实现的。即便是宴席后的残羹剩饭,也会被下层人士分享,这既是对权贵浪费行为的批判,也是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揭露。同时,诗句中的“金紫”象征着权力与地位,但在这里却成了“愁囊”,意味着这些看似光鲜的外在标志,实际上蕴含着深深的忧虑与痛苦,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对权贵阶层的不满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元末明初社会的贫富悬殊、道德沦丧以及阶级矛盾,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五老山人白锦袍,十年不出卧江皋。
春前早喜传佳句,座上何因倒浊醪。
落魄由来知传癖,凭凌犹自想诗豪。
杜陵抱病犹耽饮,庾信还乡且赋骚。
欲叩柴门看野竹,直愁寒雨乱庭蒿。
江通值夏波澜阔,山入芗城紫翠高。
作客共怜双鬓改,怀人谩使寸心劳。
凭谁寄语溪南树,准拟秋来系小舠。
来时苦大难,寒雨飞瀼瀼。
今者复何日,秋原称叶黄。
遵路行以悲,飘风吹我裳。
流目心自喻,剧结车轮肠。
人生苦经历,精爽定往还。
踟蹰行俟之,轻烟霭容颜。
飞鸟过我前,流泉鸣其閒。
欲语不得接,浮云云何攀。
迢迢荒原路,曲曲粤楚甸。
匪羊亦匪牛,穷日历郊箐。
蘖苦梅复酸,宛转遂所绻。
凛矣秋霜心,哀哉白日变。
天门开,光煜爚。流紫坛,辉日壑。仰帝阍,横斗杓。
珠熉黄,相璀错。皇驷骞腾,格泽回薄。
历次十二,毕会其络。拂钩陈,九斿翻。
游极下,辟端门。圆灵跃乎金穴,羲曜起于天根。
火齐为阶玉砌垣,中有银潢贯其藩。
乘云骈,驾鸾輗,裔裔詄詄往若疑。
神光滮蔚胪所知,如历中垣即灵威。
金薄华虫擢钤緌,丹书绿字天语奇。
用褒姬德锡乾仪,聿抚九有万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