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能子必能臣,齐将功成以孝闻。
改葬义无欺死父,临戎安肯背生君。
在家能子必能臣,齐将功成以孝闻。
改葬义无欺死父,临戎安肯背生君。
此诗蕴含深厚的孝道和忠诚之情。开篇“在家能子必能臣,齐将功成以孝闻”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在家庭中能够尽好儿子的责任,那么他在外也必然能够尽好臣子的职责,而他的成功和荣誉都是基于孝道的基础之上。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肯定,也反映出古人重视孝悌的社会风尚。
接着“改葬义无欺死父,临戎安肯背生君”则描绘了一个场景:将军在战场上能够临危受命,但面对已经去世的父亲,即便是改葬这样的重大决定,也绝不敢有丝毫欺骗之心;同样,在面对尚存的君主时,更是不可能背弃。这两句强调了古人对父母和君主的绝对忠诚,展现了一种“忠孝不能二”的人生观。
整首诗通过对比平日家庭生活与战场上的严峻考验,以及个人对死去父亲和在世君王的态度,彰显了古人重视孝悌、忠诚的道德标准。这样的思想表达,不仅反映了个人修养,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
蓉菊开时,曾叩竹、逢君他出。
见深巷、鸡鸣犬吠,柳疏桑密。
对使漫留渔网纸,传言耑乞狸毛笔。
想秋深、染就万松图,云林匹。贫不羡,千株漆。
寒只爱,三冬日。倘速邮名画,疗饥如栗。
挂壁卧看云满屋,题诗定拟烟生术。
悔生平、癖好欲医之,将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