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走南门,雉堞隐相并。
明湖眇东汇,乱石皆北向。
势如渴虹奔,饮首临巨涨。
孤亭压其颠,洼石类盆盎。
十手可对饮,斧凿自天匠。
平生爱山水,脱身事幽访。
落帆绝壁下,登探俯清旷。
冥冥沙鸟逝,泛泛渔舟漾。
崩崖露黄肠,云是古人葬。
我闻襄阳山,兹名乃相况。
羊公仁足怀,杜子功可尚。
当时一跻攀,山势益增壮。
愧我非古人,登兹独惆怅。
且当随鸥鹭,散发凌浩荡。
长啸天地间,身名两俱忘。
苍山走南门,雉堞隐相并。
明湖眇东汇,乱石皆北向。
势如渴虹奔,饮首临巨涨。
孤亭压其颠,洼石类盆盎。
十手可对饮,斧凿自天匠。
平生爱山水,脱身事幽访。
落帆绝壁下,登探俯清旷。
冥冥沙鸟逝,泛泛渔舟漾。
崩崖露黄肠,云是古人葬。
我闻襄阳山,兹名乃相况。
羊公仁足怀,杜子功可尚。
当时一跻攀,山势益增壮。
愧我非古人,登兹独惆怅。
且当随鸥鹭,散发凌浩荡。
长啸天地间,身名两俱忘。
这首诗描绘了岘山的雄伟景色和历史底蕴。首句“苍山走南门”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山势蜿蜒,仿佛从南门穿行而过。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雉堞隐相并”、“乱石皆北向”展现了山体的层次和方向感,以及“势如渴虹奔”形象地刻画了山势陡峭,如同干涸彩虹般奔腾。
诗人赞美了山巅的“孤亭”与“洼石”,认为它们宛如天然的艺术品,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十手可对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然之美。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以及游览此地寻求宁静的心情。
在岘山的探访中,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如“崩崖露黄肠,云是古人葬”,暗示着古代英雄的遗迹。他将岘山与襄阳的历史人物如羊祜、杜甫相提并论,赞扬他们的仁德和功绩,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不能像古人那样留下深远影响的遗憾。
最后,诗人决定随鸥鹭逍遥,放开心态,忘却身名,只在天地间长啸,表达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个人境遇的反思。
趋府弟联兄,看君此去荣。
春随千里道,河带万家城。
绣服棠花映,青袍草色迎。
梁园修竹在,持赠结交情。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
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
谁怜弃置久,却与驽骀亲。
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贾生年最少,儒行汉庭闻。
拜手卷黄纸,回身谢白云。
故关无去客,春草独随君。
淼淼长淮水,东西自此分。
中州日纷梗,天地何时泰。
独有西归心,遥悬夕阳外。
故人奉章奏,此去论利害。
阳雁南渡江,征骖去相背。
因君欲寄远,何处问亲爱。
空使沧洲人,相思减衣带。
迁客投百越,穷阴淮海凝。
中原驰困兽,万里栖饥鹰。
寂寂连宇下,爱君心自弘。
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
发后望烟水,相思劳寝兴。
暮帆背楚郭,江色浮金陵。
此去尔何恨,近名予未能。
炉峰若便道,为访东林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