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罗原见惯,葛帔亦人情。
白发何村叟,能呼小子名。
雀罗原见惯,葛帔亦人情。
白发何村叟,能呼小子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寻常而又感人的乡村画面。"雀罗原见惯",诗人以麻雀之巢比喻自家门庭冷落,暗示了诗人或其家族的落寞境遇,常有雀鸟在其门前做窝,成为常见之景。"葛帔亦人情",则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理解和接纳,葛布制成的披肩虽简朴,却也是人们日常所用,体现了人情的真挚。
"白发何村叟",诗人遇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这形象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衰老。"能呼小子名",老人竟然还记得诗人的名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老人对故人的深厚感情和对过去的记忆,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位老者的亲切与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翁同龢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亲情友情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横斜孕蕊。过春竿候月,冷葩慵试。
记年年、小白蔫红,斗点点星毬,綵棚檐底。
听说寒轻,最好是、今年天气。
步莎阶渐软,竹外旧枝,暗苔愁倚。东垞石门深闭。
忆梨花砚雨,斋在山背。
定半窗、横幅依然,奈千里槎程,香魂迢递。
梦也都寻,醒便隔、重重烟水。
想花风到迟,有约待招燕子。
厌征尘、马蹄得得,轻舟且漾前浦。
无人来往湖天阔,转入芦花深处。风色暮。
看蟹簖鱼标、不碍飞鸥鹭。绿杨倦舞。
但密扫浮萍,低侵乱草,难挽夕阳驻。
秋容好,想到江南归路。冷波一片烟雨。
锁澜桥畔堪乘兴,况有采菱船女。须记取。
削白竹为扉、尽可移家住。相邀伴侣。
载小榼香醪,花开陌上,缓缓唱歌去。
槿蕊揉红,豆花绽白,园林又是秋来。
寒鸦飞过,桐叶下閒阶。
恼杀西风薄倖,空憔悴、宋玉多才。
高楼外,云峰万叠,幽梦绕天涯。愁怀。
知几许,眉残腰细,怕被人猜。
况金尊酒冷,瑶瑟尘埋。
多少幽欢如梦,空留取、被底罗鞋。
黄昏后,乱虫疏雨,情绪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