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
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
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
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
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方行所作的《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诗人通过描绘吴越之地的钱塘江,聚焦于历史人物伍子胥和越王勾践的故事,展现了江潮的壮丽景象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首句"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描绘了钱塘江的雄浑气势,仿佛江水分开吴越两地,涛声如雷,千年不息。接着,诗人借伍子胥之典故,"子胥不作忠臣死"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忠诚无果的惋惜。
"勾践终非霸主材"则以勾践为例,指出即使他最终复仇成功,也不代表他具有成为霸主的素质,暗含对勾践仅凭一时胜利而忽视长远的批评。诗人感慨"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时光荏苒,个人老去,但江山依旧壮丽,诗人重游旧地,心境有所变化。
最后两句"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提到伍子胥的遗物,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同时也寓言江潮的流转,寓意世事如梦,人生短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钱塘江潮为背景,融合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英雄落幕的深沉思考。
玉立明光,才业冠伦,汉历方承休运。
江左奏功,塞垒宣威,紫绶几垂金印。
岁晚归来,望丹极、新清氛祲。忠愤。
著挠节朋俦,便成嘉遁。
千载云海茫茫,记举目新亭,壮怀难尽。
蝴蝶梦惊,化鹤飞还,荣华等閒一瞬。
七十尊前,算畴昔、都无可恨。休问。
长占取、朱颜绿鬓。
漳州城南烟雾深,漳州城北氛气侵。
忆从奸邪卖和议,汉廷君臣愁至今。
乘舆播迁天地怒,残军掩泣眠星雾。
黄金无收白骨多,指点枯骸拟亲故。
昨夜羽书如电飞,报道三城又被围。
皇家恩深重如山,英雄奋起披铁衣。
万人同心猛如虎,关山震动挝鼙鼓。
百战须当百胜归,凯歌唱满中原土。
论功赏爵将宪章,汾阳异姓封侯王。
鞠躬尽瘁固常事,愿教一涌歼豺狼。
莫上高楼偶长望,壮怀忽忽思乡丈。
琴台落日私语时,丹心耿耿今能忘。
惜君忠义老无官,山河破裂泪欲乾。
衰容未画麒麟阁,目尽故园心转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