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松为伞盖,扫苔作茵席。
俯眺一川白,平临众皱碧。
时闻鹿鹤声,而无车马迹。
得句即书之,恰有点笔石。
藉松为伞盖,扫苔作茵席。
俯眺一川白,平临众皱碧。
时闻鹿鹤声,而无车马迹。
得句即书之,恰有点笔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林图景。诗人以松树作为遮阳避雨的伞盖,苔藓铺就柔软的坐垫,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俯眺一川白,平临众皱碧",通过高低错落的视觉对比,展现出山川的壮丽与细腻之美。鹿鹤之声此起彼伏,却不见车马喧嚣,营造出一片远离尘世的宁静。诗人在此美景中灵感涌现,即兴赋诗,留下"得句即书之,恰有点笔石"的佳话,不仅记录了这一刻的诗意,也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良人与我期,不谓当过时。
秋风忽送节,白露凝前基。
怆怆独凉枕,搔搔孤月帷。
忽听西北雁,似从寒海湄。
果衔万里书,中有生离辞。
惟言长别矣,不复道相思。
胡羊久剽夺,汉节故支持。
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
空怀之死誓,远劳同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