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舍云山慰眼新,看花差后洛阳尘。
从君小筑繁香坞,不负长腰玉粒春。
绕舍云山慰眼新,看花差后洛阳尘。
从君小筑繁香坞,不负长腰玉粒春。
这首诗《苏门花坞》由金代诗人孟宗献所作,通过对环绕居所的云山美景的描绘,以及与洛阳尘世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绕舍云山慰眼新”一句,以“绕舍”的云山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片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看花差后洛阳尘”则通过将眼前的景致与繁华的洛阳进行对比,强调了此处的宁静与美好,如同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从君小筑繁香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小屋周围,繁花似锦、香气扑鼻的景象,暗示着这里不仅环境优美,更充满了生活的诗意和乐趣。“不负长腰玉粒春”则以“长腰玉粒”比喻丰收的粮食,表达了对丰饶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得的一片宁静与和谐。
往年薄游宴渚亭,高秋霜落波光清。
今年持节又来宴,菱叶荷花香半城。
城南倒插泰山脚,城北沈涵海气横。
周围尽浸楼台影,鱼鸟惯闻箫鼓声。
锦堂流出珍珠冷,花底漂摇碎光炯。
名泉多在府第中,绣帘深掩胭脂井。
推波委涛到北渚,汇蓄涵渟数十顷。
虹桥桁柳平分破,巨壑云庄入烟瞑。
济南名士多老成,行台突兀皆名卿。
尊中正有李北海,坐上宁无杜少陵。
堰头腊瓮满船求,歌舞要送行人行。
江南风景已不殊,渚亭即是西湖亭。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
登山临水袪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
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
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
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在靖康前。
当时三山初奏功,三山宫阙云锦重。
璧月琼枝春色里,画阑桂树雨声中。
秋山秋水今犹昔,漠漠荒烟送斜日。
铜人携出露盘来,人生无情泪沾臆。
丽川亭上看年芳,更为清歌尽此觞。
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须作赋拟《阿房》。